第110部分(第2/4 頁)
事情並不急切,大軍前行,補給方是當務之急。
“傳急令給藥元福將軍,令他不必管其餘事情,直指蔚州(幽州西,雲州東,晉地境內)。”他低聲吩咐道。
敬翔眉頭一皺,道:“且慢。”傳令兵便暫且侯著。
“如何?”李昇詫然。
“輕騎孤軍深入,此時易州尚未完全落入我軍之手,萬一後方有個變故,只怕藥將軍這五千人馬會有危險。”
敬翔及時進言,讓李昇微微吸了口氣,不知為何,自己對於此時未動地李存勖及楊師厚仍有著顧慮,急於求得眼前之勝。
“先生所言極是。”他道,“調派探馬打探蔚州虛實,暫且緩進,等我前去會合。”攻打蔚州只是李昇的聲東擊西之計,目地只是讓李存勖疲於奔命,真正的目的還是易、定二州,那時李存勖又會如何應付呢?這個想法,倒令他覺得有趣了。
“史弘肇、高行周。”他想了想,如今義武門戶已開,而即便地打下來了也不可守,而鎮州北的井陘關是另外一個門戶,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乃冀通衢要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楚漢爭霸的“背水之戰”就是此地發生,李存勖為防楊師厚而集結的十萬大軍,這十萬軍隊無論是數目還是素質上,都非以往遇著的敵人可相比,若不加以防備,只怕自己會落得個腹背受敵的下場。
“在。”史弘肇、高行周低沉卻有力地應了聲。
“自易州去鎮州,有一險隘,你看,在此處。”李昇一點地圖,指向那名為井陘關之處。“這裡左有綿延高山,四面河,扼通往河東之咽喉,我給你兩萬人,你奪下此處好生鎮守,切不可貪攻進擊,如若失去這井陘關,我軍便有腹背受敵之憂,你們切切記住了。”
“是!”史弘肇、高行周齊聲應道。
第204章 佔得先機
史弘肇、高行周離去之後,李昇才正式進入飛狐關。此時先進入的探馬來報,關中糧食已盡,王處直走時將所有糧草器械都銷燬,留給燕軍的實際上是座空空如也的關隘。
“原來如此,這王處直倒真會給我們找麻煩,我已經知道他將去哪了。”李昇哈哈笑道,似乎對此根本不在意。
“我也知道他去哪了。”敬翔將摺扇收起來,指著西南方,“他只怕先我們一步去定州了,此人雖然用兵正統而略有拘泥,但眼光與判斷力卻是不錯的。”
李昇點頭道:“不錯,他越厲害,給我們造成的麻煩就越大。稍後令允直替我修書一封,讓如今在鎮州的鷹眼,不惜財貨賄賂那李存勖身邊近臣,定要迫得給王處直搞出一些亂子來。”
雖然李昇並未提及具體的名字,敬翔也明白所指。李存勖雖然是軍事上的天才,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這兩年間寵信伶人(即戲子),而王后又貪財,這些伶人借李存勖之勢狐假虎威,奸佞貪財好利,精於專營權謀之術,居高位,食厚祿,卻不思為國盡忠為民請命,麾下將士怨聲連天,李存勖重用這等人物,雖然對百姓不利,但對李昇的大業,卻是極為有利。
“要我緩緩進軍?”
藥元福聽了信使傳來的李昇帥令,不由得怔了一下。義武節鎮四戰之地,鎮州更是有十萬大軍駐守。但在蔚州邊遠州郡,多的兵力不過兩三萬,少地甚至只有數千人。如今突破飛狐關之後,再無險要關隘可以阻擋燕軍的前進,正是讓他輕騎縱橫馳騁之地,為何此時反而令他緩緩前行?
“正是,節帥大人要將軍多派探馬打聽訊息。特別要注意李存勖兵馬。統領估計李存勖會在將軍前往蔚州的途中設伏,請將軍謹慎行事。”
藥元福連連點頭。“傳令下去,今夜在此紮營,多派探馬,探察晉軍動靜。”
……
史弘肇、高行周部,李昇同樣派使令傳達了命令。
史弘肇哈哈大笑:“王處直便是設了伏,又能奈我何?既是節帥大人如此看重這王處直,我便擒他來見大人就是。回報大人。就說我會小心,決不誤事的。”
信使見他似乎有意違令而行,心中一急,道:“將軍三思,不可逞一時勇氣而誤了大事。”
史弘肇盯著信使半晌,又笑了起來:“你這小子,管好自己傳信之事便可了,不必多言。你回報大人,大人自然會明白我之心意。”
信使見無法改變史弘肇心意,只得匆忙趕回。史弘肇環視帳中諸將,他身材中等,帳中將領有部分是燕人,身形多半比他要高上一些。但在他面前卻無人有居高臨下的感覺。
“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