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三個人立刻馬不停蹄地工作起來,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把電腦拆開,迅速列出了每個部件的型號和品牌清單。根據這個清單,三個人抱著剛剛在中關村大街上買來的電腦商情,開始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尋找。很快,各個配件的供應商都被張力非找到了,三個人又分頭行動開始在中關村的大街上尋找這些公司的門市,採購配件。終於,在接到訂單後的第五天,他們把配件找齊了。於是,這個賓館的房間立刻變成了他們的組裝車間。經過一夜奮戰,20臺電腦就這樣被他們組裝完成了。
這時三人已經十分疲勞了,但是他們還是很清醒的。張力非之所以選擇在北京進行組裝,就是擔心他們的裝配未必可靠,為了保證質量的萬無一失,張力非還要在北京烤機。烤機是那時電腦公司對機器進行測試的重要手段,其實也就是利用一些程式讓組裝好的電腦連續運轉,以便發現電腦中存在的問題。這種方法幾乎是當時電腦公司進行產品質量檢驗的唯一手段。又是連續兩天兩夜的烤機,有問題的機器被及時地發現,並就地更換了配件,進行了修復。當最後一臺有問題的電腦被修復,並進行了24小時的測試後,時間已經到了第九天,此時的張力非一行三人已經是筋疲力盡了,但是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還是滿意地笑了。就這樣,張力非的公司第一次組裝電腦的經歷圓滿地畫上了句號,張力非的公司也成了濟南為數不多的能夠自己組裝相容機的公司之一。
由於是自己組裝,成本降低了很多,因而這一單生意也就有了更好的利潤。但是張力非顯然不認為這單生意的利潤是最重要的,在張力非看來,更重要的是這單生意為海興公司開啟了一扇門,從此海興的重要業務來源便轉向了相容機的組裝。正因如此,技術在張力非的公司就更加重要起來,於是,他開出了令很多電腦公司咂舌的價碼蒐羅技術上的高手,很快,他的公司便成了真正的靠技術實力立足的公司了。
第七章 恍若隔世(4)
隨後的發展的確如張力非所料,眾多的相容機組裝公司開始在濟南出現,電腦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了。而張力非的遠見顯然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海興的技術實力,在這些公司裡,海興始終是一面不倒的旗幟。隨後幾年,家用電腦的第一次熱潮開始席捲全國,相容機立刻取代品牌機成為市場的主流。張力非則抓住了另外一個機遇——配件批發。
(4)
八年前,也就是甘長風進入海興的那一年,張力非意識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電腦公司開始組裝電腦,那麼電腦配件的需求量將會有爆炸性的增長。他覺得這裡面將蘊含著重大的商機——配件批發。
剛剛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遭到很多公司###的反對。反對的理由有兩點:第一,目前海興的相容機業務正做得有聲有色,如果轉而開始做配件批發,那麼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小公司加入到組裝電腦的隊伍中來,生意必然會受到影響,利潤空間和市場佔有率都會隨之降低,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第二,濟南大多數的電腦公司都是去北京進貨的,一方面北京和濟南的差價足以對這些電腦公司產生誘惑,另一方面北京和濟南之間便利的交通也使得這些公司可以很好的快速週轉,本地的批發市場似乎機會不會很大。
張力非認真地分析了市場,他發現這兩個反對的理由似乎都有點道理,但是又都不怎麼站得住腳,於是就在甘長風進入公司後不久,張力非召集自己的部下召開了一個會議,討論是否進行配件批發業務。首先,張力非和部下們一起分享了一個電腦行業著名的故事“王安電腦沉浮記”。其實很多在那時候接觸電腦的人都清楚這個故事,王安這個在電腦發展史上曾經留下重要一筆的華裔企業家,最終不得不申請了破產保護,業內人都知道王安是在電腦蓬勃發展的時代衰落的。其實,王安衰落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技術上的封鎖。那麼作為掌握著核心技術的王安都因為技術的封鎖而衰落了,小小的海興又會如何呢?固然,公司可以憑藉海興在技術上的優勢在濟南的電腦行業內暫時領先,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的電腦公司趕上來,這種並不大的優勢很快就會被別人追上,那時候,海興又將如何立足呢?
非常明顯,依靠這一點點的技術優勢是無法保證公司長期發展的,而真正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於讓更多的小公司可以利用海興的技術支援發展自己的業務,這樣,海星的周圍就會有一批小公司依靠海興提供的技術支援和產品來發展自己,這些慢慢發展起來的公司就會成為海興最好的合作伙伴。有了海興的技術支援,那些小公司甚至是發燒友就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