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學論證八字算命之虛妄的是宋代人費袞,他在《梁溪漫志》卷九《譚命》中說:“嘗略計之,若生時無同者,則一時生一人,一日當生十二人,以歲記之,則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計之,止有二十五萬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以一大郡計,其戶口之數尚不減數十萬,況舉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億兆?雖明於數者有不能歷算,則生時同者必不為少矣,其間王公大人始生之時則必有庶民同時而生者,又何貴賤貧富之不同也?此說似有理,予不曉命術,姑記之以俟深於五行者折衷焉。”
據1994年統計,我國出生人數為2124萬,平均每3秒鐘出生2人,1分鐘內出生40人,1小時出生2424人,2小時為1個時辰,即每時辰出生4848人。也就是這4848人的命運都應該相同,這可能嗎?
所以要學會科學分析的方法,雖然用的是最簡單的算術,也可以揭穿各種騙局。世界著名作家伏爾泰說得好:迷信是傻子遇到了騙子的結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蔣介石聽太虛法師講經(1)
蔣介石抵雪竇寺時,有名僧太虛法師正雲遊至此講經。太虛法師俗姓呂名淦森,學名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虛,筆名覺群、泰羲、華子、悲華、非心、芬陀、昧然、昧昧、緣蕪、落鳧、白平、交蘆子、悲華主、悲華室主、雪山老僧、縉雲老人。太虛乃浙江崇德(今屬桐鄉)人,佛曆2434年(公元1890年12月10日、清光緒十五年)生於海寧。其5歲喪父,6歲喪母,和外祖母住於大隱庵,後隨舅父讀書。9歲即開始朝山拜佛。1906年5月,即太虛15歲時,出家於蘇州平望小九華,11月受戒於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後往依永寧寺岐昌法師受經,並得到華山(法名)和尚教育,通佛經、攻仁學。1907年秋,辭師往西方寺閱大藏經。1909年就學於南京祗洹精舍。同年秋,任普陀山化雨小學教員。1910年與棲雲和尚同赴廣州宣傳佛法,並任廣州白雲山雙溪寺住持。當時正值清朝末年,革命思潮日盛,太虛很快接受了革新佛教的思想,自勵要以佛教救國救天下。辛亥革命中,他贊成革命,與革命黨人交往甚密。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他赴廣州住持白雲山雙溪寺,寫詩弔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遭到當局緝拿,潛返上海。1912年1月,在鎮江金山寺創立佛教協進會,4月在滬加入中華佛教總會。1913年3月,任《佛教月報》總編輯。此後,在普陀山錫麟禪院鑽研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三論宗等。並於臺灣、日本講學。1918年8月,在上海與章炳麟等創立覺社,11月主編《覺社叢書》,任寧波歸元庵住持。兩年後又為西湖彌勒院及大佛寺住持。翌年3月,任西湖淨慈寺住持。1922年5月起,為漢口佛教會院長、武昌佛學院院長、密印寺住持併兼漢口佛教會宣教講習所所長。在1924年於廬山召開的世界佛教聯合會上,太虛發起並組織中華佛教聯合會。被廣大僧眾擁戴為新佛教運動領袖,擔任世界佛會會長,頗有名氣,成為佛壇上的大師。1925年,太虛再渡日本、遍訪南洋群島之後,又籌劃弘法歐美,準備翌年夏季出發,不料川資不足,未敢動身,暫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並與章炳麟等發起全亞佛化教育社。1927年4月,任南普陀寺住持兼閩南佛學院院長。5月,雲遊到奉化,即在雪竇寺講經。太虛為人精明,極善察顏觀色,巧於辭令,能迎合各種人的心理,亦精通星象之術。陪同蔣介石聆聽講經的,還有他大哥蔣介卿。蔣介卿一直在為他兄弟的前途擔心,他得知太虛精通星相術,便請太虛為蔣介石算命。當蔣介石向其問卜前程之後,太虛即從經架上取出一本書,翻開來檢視,又端出一個圓木盤,盤子裡放著許多小紙卷,叫蔣抽出一個交給他。蔣看了看,吹了吹手,小心地取出一個小紙卷,太虛開啟紙卷,見上面寫著:“飛龍返淵,騰驤在望。”他又掐指推算了一番,而後,一本正經地站起來,走到蔣介石面前,雙手合十行了個稽首,鄭重說道:“總司令災難已過,這卦上寫得很明瞭,飛龍者,帝王也;騰驤表示飛躍,賓士,青雲直上。”
蔣介石聽著,笑而未答。太虛當即吟五律一首贈給蔣介石。詩云:
黨國安危系,青山未是歸。
山曾驚鬼侮,退豈貼人譏。
此日藏雲豹,他年縛海稀。
大雄能大忍,莫使素心違。
蔣介石聽了,很是高興,連聲稱謝。接著說道:“我的出國手續尚未辦好,還要等一段時間,我想住在這裡,便於多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