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本甚至在很多領域大大超過了最先進的西方國家時,我也非常吃驚日本民族的上進、趕超的精神。我們除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暴行的報道外,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對現代日本的報道,對日本是如何成功實現現代化多加報道,對日本在哪些方面做得比我們好多加報道。一個全面、綜合、客觀的日本觀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透徹地瞭解日本。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獨特的日本考驗中國的崛起(7)
第二,我們對日本的文化、歷史和宗教的瞭解遠遠不如日本人對中國的瞭解。因為日本古代學習中國,直到今天日本依然熱衷於研究中國的一切,包括文化、歷史、哲學、宗教和現代中國。日本人充分發揮了細緻、縝密的特點,對中國的經史典籍的研究之深超出我們的想象,日本人甚至能將三國故事和孫子兵法運用到現代的企業管理中去。日本人研究中國歷史的某些方面在國際歷史學界曾一度超越中國本身,這真是令人震驚。而由於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薰陶,我們中國人往往不想或是不屑於去了解日本文化。
其實日本文化在結合和消化了中國文化的許多因素後也發展出了自身的許多特點。日本的神道教更是大大地不同於中國的宗教文化,對於現代日本人的生活、思想和行為模式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對日本文化了解得少,就不利於我們同日本人的交往和競爭,就像相互比賽競爭的兩個人或兩支隊伍一樣,只有摸清對方的狀況,才有可能戰勝對手。日本對中國的瞭解對比中國對日本的瞭解是完全不對稱的,這也是日本人在商業談判和貿易爭端中常常能抓住中方弱點的原因,因為他們太瞭解中國人,而且會投入大量時間去研究中國談判對手的優點和弱點。我們迫切需要全面地去了解和研究日本民族的文化、歷史、神道宗教、性格特點、心理特徵,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三,有時候一些人民族主義情緒過強,反而會讓我們很難正確認識到中日關係的複雜性。因為,那些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妨礙客觀、冷靜和理性地去認識日本民族,也妨礙了制定理性的策略來謀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比如說2004年發生在一些地方的反日*,我身在德國,親眼目睹了西方媒體對*由一開始保持一定的同情態度,對日本否定歷史頗有微詞,而後一步步轉化為對此的負面報道。可見,少數人的極端行為和出格行為會讓一場大多數人都很理性、溫和的*蒙受形象的損失;更為可惜的是,透過理性、和平和文明的示威運動,我們原本可以把正當的訴求和日本右翼篡改歷史的惡劣行為透過現代傳媒迅速傳往全球各地,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對日本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警惕,讓中國形象加分,讓日本的國際形象蒙受灰塵,可就是因為這少部分激烈的民族主義者的行為讓各國感到不安,加深了西方世界*的印象,反而轉移了大家對事件起因本身的關注,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事後日本國內的反應非常令人回味,日本也發生了極右翼勢力威脅中國領館的事件,也發生過一起反中國的*,但人數很少,只有200多人,成不了大氣候。縱觀整個日本社會的反應,應該說日本社會表現出一種現代化社會的成熟,絕大多數被採訪的人都表現出低調、冷靜,談話也不是那麼激動,沒有表現出受激後的強烈情緒。因此,如何有效地將我國正義的立場傳達到國際社會,如何贏得國際社會普遍的同情和支援,對於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
正如我在國外接觸到的日本學生和在各旅遊區見到的日本遊客一樣,日本人文明禮貌,素質非常高,日本人在國外開的商店、旅店和餐廳一般都非常乾淨衛生、整潔有序,他們普遍懂得西方的社交習慣和文明禮儀。這是一個可敬的民族,其可敬之處在於他們高度地與國際社會接軌,自身也達到高度的文明程度,卻又同時把東方團隊集體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二章 獨特的日本考驗中國的崛起(8)
文明,有時候也是一種力量,一種巨大的令人生畏的力量。當今世界的競爭已經脫離了叢林時代的單純比較力氣、爭強鬥狠,甚至已經不是100年前那種單純靠軍事鬥爭、鬥得你死我活的時代了。軍事實力固然重要,戰爭也還會發生,但當今世界總的來說已經進入文明競爭的時代了,未來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全面大戰和核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雙方競爭的將是GDP、人均GDP、科學技術水平、人均壽命、社會分配的平均程度、人均所得、國家的整體綜合國力以及國民整體的文明程度。新一代的中國人,生活在中國上升和崛起的時代,應當更加能樹立這樣的民族精神,我們要跟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