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浮於工作之外,生活之外,事業之外,婚姻之外,感情之外,而連起碼的規則都不加以遵守啊!
(十)愛心與錯愛
靈感大王“偉大”的愛
關於通天河的妖精——靈感大王,陳家莊的百姓這樣形容他:
感應一方興廟宇,威靈千里佑黎民。年年莊上施甘雨,歲歲村中落慶雲。
這形象看起來很不錯哦!一個做好事的靈感大王形象!大家還沒看完呢,再看下面:
雖則恩多還有怨,縱然慈惠卻傷人。只因好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這形象就不是一般的不雅了,詩意是說:靈感大王給我們做好事,是對我們有恩有惠的,不過,他喜歡吃童男女,也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好貨”!
靈感大王就是這德性:“你們每年要上貢一對童男童女給我吃,還要供奉一些牲口。等我吃飽了,就會保你們風調雨順,吃不飽,吃不好,就有你們好受的!”
哎,可別說,社會上“靈感大王”多著呢!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有條件的,就連託他打聽點訊息,他都要你給他“進貢”,更別說叫他幫你做點什麼實際的事情了!“靈感大王”如此錯愛,也沒多少人受得了啊!謝謝了!謝謝了!
(十一)負責與失責
行者和八戒“值班”
什麼是負責,什麼是不負責?拿豬八戒和孫行者對比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還是在通天河對付靈感大王的那次。話說孫行者和豬八戒變成一對童男童女,冒充陳家莊陳老家的兩個孩子做“供品”,以便引靈感大王出來,然後收拾他。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西遊成功學思想精要(18)
人們備好供品,熱熱鬧鬧地把兩個孩子(孫行者、豬八戒變的)送到供奉的靈感廟裡。大家擺好了供品,燒好了紙錢,說好了祈禱的祝福語,就離開了。下面就等孫行者和八戒捉妖了。
八戒看人散了,也吵著要回陳家莊睡覺去。這明擺著是不忠於職守,不肯幫人家的忙嘛!孫行者說道:“呆子又亂談了。既然答應了他(陳老),就應該幫他了卻這樁心願才是。”你聽八戒如何說的:“你倒不是呆子,反說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了,怎麼就和他來真的?”行者道:“為人為徹。一定要等那靈感大王來吃了,才是個全始全終。不然,又叫他降災貽害,反為不美。” 一個沒責任,一個有責任的形象展露無遺。
生活中,我們又有幾多負責呢?我們到底對誰負了責呢?我們是對自己負了責,還是對自己的家人負了責?抑或是對自己的同事、朋友負了責?我們又是怎麼對他人負責的呢?
(十二)承諾與失諾
唐僧的誓言
唐僧有兩次大的承諾,都得到了實踐。
第一次是他被選為取經人後,對唐太宗的承諾——“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誓不回國,永墮沉淪地獄!”唐僧這個誓發得夠狠,還有些唯心,不過,我們可以體察到他的決心和意志,體察到他是在發自內心地承諾,體察到他對承諾的重視程度!
取經路上,唐僧雖然面臨重重困難,有擔心,也有害怕,但他卻沒有退縮。一個人的承諾如何規範他的力量,來源於他對承諾的真誠和重視程度!太多的失諾是不是我們的情狀呢?它的背後,又反映了我們什麼樣的生活品質和自我要求呢?
出發前,唐僧最後一次在自己的寺院上香,也有一次承諾,立下了自己的誓願:“弟子陳玄奘,前往西天取經,但肉眼愚迷,不識活佛真形,今願立誓:路中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但願我佛慈悲,早現丈六金身,賜真經,流傳東土。”
事實上呢?唐僧的確是做到了。甚至有幾次是冒著生命危險去上香、掃塔、拜佛。例如,他明知道小雷音寺可能有危險,可是還是要進去拜佛。
歷史上的唐玄奘,其真人真事,令人欽佩。他許下了去印度取經的承諾,雖然當時的唐朝政府不支援,但他最終還是沒有退縮,有幾次,他還差點連命都送掉,但他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最終達到了西天(印度),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敢於承諾與兌現承諾,都是一種品質。對諾言的重視和兌現程度,代表著我們品質的方向。當今社會,不重視諾言的現象比比皆是,又代表著什麼呢?我們在公司失諾於同事,在家庭失諾於家人,在朋友圈子中失諾於朋友,在個人目標上失諾於自己……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