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她用了“豔”這個詞。
吃花,當然是雅事。
只記得小時候吃過榆錢兒,我外婆把採來的榆錢兒放進玉米麵裡,鮮嫩的香,我卻不喜歡吃。現在想吃,來不及了——一是少有榆錢,二是外婆去世了。吃花在《紅樓夢》裡到處都是,但凡是花好似都能吃似的,但桂花是凡間的民意,隨便誰都能摘了,放在新沏的龍井茶裡,這樣的茶,真是細軟溫玉,如果喝普洱或大紅泡,放幾小朵桂花,那碗是宣德年間青花瓷,想起就生動得心跳,彷彿一個好男人配了一個溫婉好女人……
桂,有一種清幽。
不驚擾人的——姿態實在很低調,可是,香氣也實在太靈動。
你意識到滿城桂花香時,它已經準備退場了。
喜歡在桂樹下發呆,就著一樹桂花的香,感覺很牢靠,桂是最貼心的那個女人嗎,知冷知暖的,不招惹是非,安靜地待著。開的時候,稍微的抒情就是它的香氣了,至於花容,一點也不妖嬈,那清淡的樣子,十分配得上“桂”這個安靜的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是寫桂的裡面我最喜歡的句子,王維的詩一如他的人,清幽得很。讓他寫牡丹,永遠寫不出那種跋扈和霹靂吧,國色天香的東西,寫不好就是流俗,如同穿金戴銀,沒那個貴氣,還是樸素一些的好。如果給桂太多粉飾,不是夜靜春山空,桂就成了最俗氣的女子,哪怕著一身最素的白衣,亦是脫不了凡俗的眼風。
山風吹盡桂花枝時,就總想約個人去杭州聞一次桂花,呆坐在靈隱寺裡,看李叔同修煉過的小屋前,亦有一棵桂,開得很素淡。但香氣飄逸得很,桂花有稀有濃,少年時會貪戀桂的濃,現在,我喜歡素淡一些的,人生最後刪繁就簡,賞心不過兩三枝,那麼多的桂,開給誰看呢?
李商隱也寫桂,遠不如別的詩寫得好,“榆莢散來星斗轉,桂花尋去月輪移。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後期”,桂花寂寂,只用芳香來襲人,說到底,它還是小家碧玉。
友從南方寄來一包乾桂花,說可以放在屋裡,有暗香。
果然是暗香。
特別是天冷的時候,冷香襲人。聞起來有些許的膩——香的東西就是這樣,擠在一起就膩了,不似梅,梅的冷香不膩,有種孤單,而桂,實在是過分的熱情,它的香是過分的,實在的,根本不容你多想,撲面而來。
就像一個略笨的鄉下女子,無端地把自己的愛全給了一個人,卻讓人嫌棄著說:“哎,你怎麼這麼笨呀,這個奶昔是不能這樣吃的……”桂,實在還有鄉氣,不洋氣,入得畫來,即使畫得再好,品也不高,格,只能是賞之,絕不是動心到*想霸佔了的,可是,因為如此,也就妥當得很,它本來無意苦爭什麼,寧肯在秋天媚這把晚涼,也要香它一城的風動,於一朵花兒而言,還求什麼呢?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植物篇(6)
已經,已經很好了呀。
花 事
一、牡丹
我當然不喜歡牡丹。太壯麗的東西總是與我有深度的隔閡感。
何況它真的是富貴樣子。一副正房太太的雍容和大度。一副不冷豔又花團錦簇的樣子。牡丹的態度真從容呀,一點不緊張,一點不羞澀,一副見過世面的壯闊。
我對它的態度顯然是冷落的,清寂的。不冷不熱的。就像有些人,我天生不喜歡她,她再熱情,也激不起我的漣漪。我仍然選擇疏離。
春天,去洛陽看過牡丹。
成片成片的,大壯麗。頗為壯闊,我卻了無情趣。看看就走了。不拍照,不留影,好像與我沒有干係,成片的東西總是會讓我產生倦意。
楊玉環是牡丹,唐代也是牡丹。那樣大氣而奪目的壯麗,它的高挺和美麗都不是我所偏愛的那種。我喜歡略帶傷感氣質的花朵,比如薔薇,比如櫻花,或者說,芭蕉。我對於它們的態度更加寬容和放縱。
但我迷戀唐代。唐代是中國的牡丹花。從前有一個樂隊叫唐朝樂隊,瘋狂得很,都接近一米九的身高,長頭髮,後來,一個人死了。有人寫他說“牡丹凋了”。牡丹貴氣太重。不懶散,總端著,像一個沒有秘密的人,華麗的表演給人看,而你一眼就能洞穿它,其實它沒有任何的意味。
到底有意味的東西才是有味道的。
它開得太傾倒了,太熱情了,讓人無法招架。一個女人的愛情似的,太熱情,會把男人嚇跑的……愛情最好的狀態是什麼?箭在弦上,將發未發。男女之間,知道彼此喜歡,不點透,最玄妙。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