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不斷地在爪哇海發現公元10世紀時期的沉船殘骸,其中不僅有來自中國的奢侈品,還有來自南亞和伊斯蘭世界的陶器和玻璃製品,這意味著當時的海外貿易市場已經擴充套件到了這個區域。並且由於當地精英階級對日益興盛的商人們徵稅,由此誕生了第一批強大的東南亞新興國家,也就是現今的蘇門答臘島地區和柬埔寨的高棉人居住區。
歐亞大陸以西擁有全然不同的地理條件,加上糧食產地的範圍無法與東方相提並論,這意味著其政權解體也會導向全然不同的結果。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的征服掩埋了曾經分隔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的舊邊界,開創了穆斯林核心的新繁榮。哈里發擴大了伊拉克和埃及的灌溉工程,而移民將作物和技術傳播到了地中海地區,透過填閒作物的方法,農民們可以在土地上一年兩收,甚至一年三收。在西西里進行殖民統治的穆斯林甚至發明了經典的西方食品,例如義大利麵和冰淇淋。
雖然打破羅馬和波斯的舊邊界帶來了收益,但是地中海地區出現的將伊斯蘭教國家與基督教國家分隔開來的新邊界又帶來了損失,兩者逐漸互相抵消。隨著地中海南部和東部發展成為伊斯蘭國家(公元750年時,阿拉伯人統治下的人民中只有不到1/10是穆斯林,截至公元950年,這個比例超過了9/10),阿拉伯語成為通用語言,因此與基督教國家的聯絡減少了。之後,隨著公元800年的哈里發王國分裂,埃米爾在伊斯蘭內部也築起了界限。一些穆斯林核心的強盛地區,比如西班牙、埃及和伊朗,憑藉國內需求得以延續,而其他的地區則衰落了。
公元9世紀的中國戰爭大多避開了經濟腹地,而伊拉克要與突厥奴隸軍隊抗爭,同時非洲種植園的奴隸們在一個自稱詩人、先知和阿里後裔的領袖領導下,發動了長達14年的起義,摧毀了伊拉克脆弱的灌溉網路。
核心的轉移:東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5)
在東方,在朝鮮和日本走向政權崩潰的同時,中國北方的統治核心也遇到了危機;同樣的,在西方世界,隨著伊斯蘭核心的分崩離析,基督教邊緣地區也開始了進一步的分裂。拜占庭人互相殘殺,導致數以千計的人死亡,並且因為新的教義問題(尤其是關於上帝是否認可耶穌、瑪利亞和其他聖人的形象問題)從羅馬教會分離出來;而日耳曼王國基本上與地中海地區隔斷聯絡,開始建立自己的世界。
在遙遠的西方邊緣地區,有一些人期望憑藉自己的能力將這片土地變成核心地區。從公元6世紀開始,法蘭克人就成為一方霸主,北海周邊相繼出現了許多小的貿易城鎮,以滿足法蘭克貴族對奢侈品永無止境的渴求。他們保持著徵稅少、行政管理少的落後國家形式。那些善於在好鬥貴族之間調解矛盾的帝王能夠迅速統一包括西歐大部分地區在內的龐大而鬆散的領土,而在無能君主領導之下,擁有相同條件的國家很快就滅亡了。如果一國的國王擁有太多子嗣,那麼這個國家通常都是以眾王子瓜分土地而告終—這又導致重新統一的戰爭。∝米∝花∝書∝庫∝ ;http://__
公元8世紀末對於法蘭克人來說是很好的時機。公元8世紀50年代,羅馬教皇向其尋求幫助,以抵抗當地暴民;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早晨,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甚至讓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在聖彼得大教堂向他下跪,並將他加冕為羅馬皇帝。
查理曼大帝勵精圖治,試圖建立一個與他頭銜相匹配的王國。他的軍隊把火藥、利劍和基督教思想帶到了東歐,將穆斯林趕回了西班牙;同時他的官僚機構集中徵稅,在亞琛(一個宮廷詩人稱之為“待建的羅馬”)集結了一批學者,創制了穩定的貨幣體系,並監督貿易的復興。這不禁讓我們將查理曼大帝與孝文帝對比:三個世紀之前的孝文帝將位於中國貧瘠邊疆的北魏帝國推向了頂峰,啟動了東方核心邁向重新統一的歷程;而查理曼大帝在羅馬進行加冕禮,派遣使節去巴格達表示友好,同樣表現出瞭如孝文帝一般的雄心壯志。法蘭克編年史還記載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當時哈里發把一頭大象送給了查理曼大帝作為回應。
然而在阿拉伯人的記載中,既沒提到法蘭克人,也沒提到大象。查理曼大帝並不像孝文帝,而且顯然在哈里發政權中無足輕重。查理曼大帝從未宣稱為羅馬皇帝,也沒有讓拜占庭帝國的女皇伊琳娜讓位於他。事實上,法蘭克帝國從未向先進國家的方向深入發展。儘管查理曼大帝有雄心壯志,但是他沒有機會統一西方核心,甚至沒有機會把這個基督教邊緣地區轉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