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強阻擊於幕阜山福石嶺地區,日軍企圖在平江地區圍殲第15集團軍的計劃破產。
就在岡村寧次為自己圍殲第15集團軍的計劃破產而失望時,薛嶽準備在長沙郊區與日軍決戰的作戰方案卻得到了批准。
蔣介石在看到薛嶽報來的這個作戰方案後,立即電示薛嶽:“著準備6個師兵力,位置於長沙附近,親自指揮,乘敵突入長沙之際,側擊而殲滅之。”
此時,贛北和鄂南戰場的國民黨軍隊經過節節抵抗,已經成功地阻滯了日軍第106師團、佐枝支隊及第33師團與湘北日軍的會合,薛嶽覺得圍殲湘北正面戰場日軍主攻部隊的時機成熟了。
於是,薛嶽在得到蔣介石的批准後,令第52、第70軍各留兩個團的兵力在汨羅江陣地繼續阻擊日軍南下,其餘部隊則全都退到長沙及其以北地區。同時,他將戰區司令部緊急擬製的《在長沙以北地區誘敵殲滅戰之指導方案》通曉各部:戰區以一部埋伏於福臨鋪、橋頭驛附近及其以北地區,以有力部隊控制於金井及福臨鋪以東地區,俟敵進入伏擊區域,突起包圍敵人而殲滅之。
在這個作戰方案中,薛嶽將戰區部隊劃分為野戰、警備、決戰、預備兵團四種,並規定了各兵團的任務:
1、野戰兵團以游擊戰術,破壞敵交通、通訊,襲擊敵輜重,斷絕敵補給,以達尾擊之任務。
2、警備兵團,以逐次誘擊,節節抵抗之戰法,達成誘敵至伏擊區之任務。但敵如前進迅速,則必須遲滯其行動至一週以上,使其攜行之糧彈用盡為止,爾後歸還為決戰兵團之預備隊。
砍了腦袋也要堅守長沙(2)
3、決戰兵團以一部為伏擊部隊,運用伏擊戰法,先按其入伍前之職業及個性,分別化裝為士農工商,潛入伏擊區,俟敵進入後,突起猛襲,捕殺敵各級指揮官,破壞敵通訊,使敵混亂,不能做有計劃之行動,積極協同側擊部隊,內應外攻,以達成消滅敵之任務。
4、決戰兵團以主力為側擊部隊,以側面攻擊之戰法,乘敵遭伏擊混亂之際,猛力側擊包圍敵人,以達成殲滅戰之任務。
5、預備兵團,以要點防禦戰法,達成守備後方要點之任務,如決戰失敗時,所守備之要點為陣地之骨幹,於決戰兵團要加強力量時,仍可使用於決戰方面。
為了發揮民眾力量,破壞敵人交通,確保決戰的勝利,薛嶽又重申了會戰前所制定的民眾組織、交通、通訊、城垣破壞及物資藏匿的方法。
關於民眾組訓:
1、將戰地民眾,以保為單位,分別組成偵探、交通、救護、輸送、宣傳、慰勞等隊,並分別授以偵探、通訊、道路破壞、修築、看護、擔架、輸送、宣傳、慰勞等常識。
2、敵侵入戰地時,所有青年壯丁男女均分任偵探、交通、救護、輸送、宣傳、慰勞等工作,老幼者一律離開公路、鐵路、驛路30華里以外山中安全區內,使敵人深入後,不見一人,如盲人瞎馬,無從探悉本軍情況及交通狀況。
關於交通、通訊及城垣之破壞:
1、將預定作戰區之公路、鐵路、驛路徹底破壞,使之通塘、通河、化田、蓄水、還山。
2、部隊轉進時,將通訊迅速撤收,或徹底破壞,使敵不能利用。
3、將預定作戰區之城垣徹底拆除,使敵佔領後,毫無憑藉。
關於物資疏散及儲藏:
將預定作戰區之物資,竭力向後方疏散。民眾之必需品,也須藏匿至距公路、鐵路、驛路、水路30華里以外之安全山中,使敵深入後,一無所獲。
27日,第9戰區按照在長沙地區與日軍決戰的計劃調整部署:以第2、第25、第195、第60、第77、第59師共6個師,埋伏於福臨鋪、上杉市、橋頭驛地區和長沙及其以東地區;第70軍轉移至瀏陽河以南株洲、淥口市等地,沿湘贛鐵路和淥水佈防;第4軍佔領湘潭、下攝司、淥口市之線;第79軍一個師確保幕阜山根據地,2個師協同第20軍攻擊桃樹港之日軍第33師團。
9月28日,日軍奈良支隊經甕江向平江迂迴,準備策應其第33師團作戰。日軍第6師團、上村支隊由汨羅江畔開始分路南進。上村支隊在三姐橋、慄橋陷入第77師伏擊圈。第6師團一部1000餘人在福臨鋪遭第195師伏擊,受到重創。29日,由新市經金井南下的日軍第6師團一部3000餘人又在石門痕遭到第195師的伏擊。
數次遭到伏擊的日軍跌跌撞撞,本想繼續南下,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