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心悖念,氣通鬼(第1/3 頁)
噗!
又噴出一口鮮血,九韻齋主委頓在地,臉色一片蒼白,卻兀自瞪大眼睛,盯著邱言,嘴巴張開,吐出微弱話語:“我的……我的感悟……我的道……”
人卻已是氣若游絲。
變化來的太過突然,眾人一時之間,沒人能反應過來!
近在咫尺的邱言,則是接受著諸多感悟,感受著那道緩緩降臨的秩序之力,心念好像騰飛了起來。
這道秩序,飄渺如風,有種不被世間約束的味道,只是臨身,就讓邱言的心境開闊許多,但畢竟沒有與意念相合,還有隔閡,諸多妙處,如隔靴搔癢,能察覺卻難以接觸、瞭解。
“這道秩序之力,應是九韻齋主之念所合的那道,因為因果牽扯,降臨在我的身上!”
這樣想著,他心思一動,凝神一看,發現被他與九韻齋主各自拿住的因果線段,已經幾乎不見了,但並未消弭,而是由於邱言強勢,被徹底的拉了過來。
九韻齋主沒能把握住最後一點,使得因果失衡,那心中的感悟,居然也順著這道因果,傳遞過來!
本來,兩者牽制,邱言分心他顧,九韻齋主已佔據優勢,但隨後邱言以神靈身的香火心念,解析了佛光與儒言,資訊如洪流,滾滾入心,讓他對佛法的見解從無到有,從淺薄到較深,漸漸和周圍殿堂和諧,氣運自然而然的增強。
如此一來,九韻齋主一心一意所得的優勢,頃刻間功虧一簣,雙方回到起點,偏生邱言又以茶水承載思緒。寫下一句“內外之道可合而明”,使得此寺的未來有了模糊顯現,整個中土佛門的氣運都陡然變化。
這等波動,自然也波及邱言,雖未刻意為之,但在因果上重新佔據了優勢。
三僧取經迴歸,雖說這一支在中土。還是寥寥數人的小派,但佛門整體卻是個橫跨幾大部洲的龐然大物,氣運、因果不可計數。
三僧所在,隱約是佛教在中原的根基,他們臨時的一個念頭,心念相同,自然是牽扯眾多,同樣也把佛教的發展希望,寄託了一縷在邱言的身上。
如此一來。天時、地利、人和齊聚,又豈有敗落之理?
與之相比,九韻齋主的精誠專心,又顯得微不足道了,雙方的僵持就此終結,邱言在這無為而為中。取得了最終勝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麼一敗,卻被自己所下的因果誓言所拖累。這九韻齋主不只是受了重創,連合唸的那道秩序,都反噬過來,令其思緒混亂。
念合秩序之後,那心念與秩序本源聯絡,這般反噬下來,連心境都難以守住,使得思緒紛飛,諸多感悟流淌出來,反饋到邱言心中。
“難道大儒之間的論辯。還能有這等收穫?嗯?”
邱言正在疑惑,但下一刻,順著感悟。連九韻齋主的一點記憶片段,也在心神失守的瞬間洩露了一些過來,因果相連,在模模糊糊之間,讓邱言察覺了對方心底的一點念頭。
“嗯?奪我聖賢精神?開闢聖賢堂?大限將至?”
這些資訊流傳過來,邱言順著因果推算,隱隱觸控到了九韻齋主過往經歷,這些記憶片段,經過神靈身內香火心念的解析,很快重組成型——
“這人倒算是一心求道之人,辛勞半生,念合秩序,成就大儒名望,然後寄情山水,迴歸後開館授徒,不問朝政不問爭鬥,也算逍遙,但人心多變,前一刻的心思與後一刻尚且不同,更何況是前生餘生,到了晚年,此人卻興起了要將其道傳播後世的想法。”
對於這種想法,邱言能夠理解,在他前世,就有許多人一生豁達,但看不破生死,到了晚年反而性情大變。
“可惜,這想法與他所合秩序相悖,令念與自身越發衝突,竟讓壽元因此縮短!”
瞭解到了這點,邱言卻是略感意外。
“念合秩序後,還有這等事情,不過倒也說得通,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情對人心影響巨大,能扭曲感官。對秩序的追求達成得償所願,自是身心通暢。但若本身之念和秩序有了矛盾,心中糾結,時間久了,自然會影響體魄。秩序宏大,豈是一人之念能改變的,最終只能越發相悖,心性越發混亂,惡性迴圈。”
“嚴格算起來,這九韻齋主的道,其實不完全算是儒家,他這般入世,或許也有影響,只是不知,如果繼續悖逆秩序,會不會出現心境退轉的情況,或許這也是他急於求成,奪取聖賢精神的原因之一。”
隨著聊著,邱言搖了搖頭,對方有心算計自己,雖說生平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