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著一股運自丹田的極端不屑。直到連挨兩顆原子彈,才知道“米國”不“米”。與此相比,大清一上來就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譯成“美國”,言簡意賅顯然是“美麗”、“美好”之國。如果按第一個音節本該把美國譯成“阿國”,可見大清骨子裡就知道孰重孰輕。同樣和中國舉案齊眉的還有“英國”(英吉利)、法國(法蘭西)、德國(德意志),用的全是漢語中的好詞,一眼就能看出是個列強。像義大利、俄羅斯都不配享受兩個字的上邦待遇。至於沒有國家的猶太,乾脆雙犬合成一個“猶”,難怪我的以色列女友Orit死纏著要把“猶太”改為“優太”。我還看過大清國翻譯的以色列,叫“一賜樂業”,聽其名就知道是神造的國家。
txt小說上傳分享
日本:透過舷窗看富士山(6)
老年間人窮志短、資訊有限,許多外來詞需經俄、日這兩個“脫亞入歐”的二毛子批發週轉。日本人說英語本來就發音奇特,加上他們管“信件”叫“手紙”,所以由日本傳入中國的“幹部”、“共產”等外來詞就頗為可疑。
1847年馬克思把“正義者同盟”改組為“munist League”,意思是“社員同盟”、“公社社員同盟”、“合作社社員同盟”或者“社群者同盟”。可日本人愣把它翻譯成“共產主義者同盟”並將其綱領翻譯成《共產黨宣言》。而馬克思使用英語munist(複數munists)、德語Kommunist(複數Kommunisten)的含義裡面只有“公社”,沒有“共產”。這就像留法先驅把mune de Paris翻譯成“巴黎公社”,而不是“巴黎共產”。1949年毛主席住進北京與世界直接溝通,開始把他領導的社會改革稱為“人民公社”。
房地產大腕潘石屹在水關長城蓋了一片西式大房子,取名叫“長城下的公社(mune by The Great Wall)”,還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建築藝術推動大獎”。潘石屹的太太出身英國劍橋,他使用的mune和馬克思1847年使用的是同一個字。
我的日本朋友講英語普遍發音古怪,讓我聯想起清華、北大、北外的一些語言專業願意到江浙一帶特招說吳儂軟語的學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1937年日本人才用英語取名字,那年取得最好的首推Canon相機。Canon的發音源於日語中的“菩薩”,用在光學產品上演繹成“佛光普照”。Canon的英文意思除了宗教,還有法律,全都是和世界接軌的頂級含義。
“松下”的英文名字原來叫National,後來覺得“民族”過於狹隘,於是模仿泛美航空(Pan America)改叫Panasonic。櫻花(Sakura)更為民族,現在已經改叫Konica。
豐田汽車公司一向以英文“轎車(Car)”的字頭“C”為轎車命名,以此和盎格魯-撒克遜人接軌。如世紀(Century)、皇冠(Crown)、光冠(Corona)、花冠(Corolla)、追擊者(Chaser)、塞利卡(Celica)、卡利納(Carina)、疾馳(Corsa)、克利西達(Cresida)……
全盤西化的日本人最近發現豐田TOYOTA的名字太土,於是重金邀請世界名人給豐田重造新名。根據潮流要求新名不能超過5個字母、3個音節,要好聽、好看、好念、好記、好寫,要含義詭譎莫測,讓人遐思、又匪夷所思。經過反覆論證,在眾多競爭者中選中“ LEXUS”。
日本人看中LEXUS不僅因為字典裡沒有,而且寫來具有美學價值,聽上去悅耳,發音性感、節奏感強,一眼看去渾然一體。以字母“L”開始頂天立地、一柱擎天。字母“X”十字居中,像少女的小蠻腰。小寫的“S”殿後,舒緩流暢,陰柔嬌媚,餘音不絕。
據說豐田公司老闆親自駕LEXUS車橫穿北美大陸,從東海岸到西海岸,人如潮湧、觀者如堵,可就是沒人知道LEXUS的準確來歷。有好事者翻遍手頭的所有字典,說該字可能來自《羅馬法》,於是母以子貴,LEXUS車也愈加神秘。幾年後,LEXUS 打進中國市場,中文註冊名叫“凌志”。後來豐田覺得“凌志”頗似小人乍富,除了有錢一點文化含量都沒有。於是遍訪高人,開始在CCTV重打廣告,嶄新的名字叫“雷克薩斯”。
在美國註冊專利最多的是IBM,名列第二的是Canon相機。他們的生存理念部分來源於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