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不通,於是,在胡惟庸死後,案子又接著調查,又給胡惟庸加上“通倭”、“通寇”和“謀反”的罪名。並且案子不斷牽連擴大。
到了十年後,案子又有了新的突破。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軍與北元軍交戰。所謂北元,就是元順帝被趕出大都後,逃回北部草原,史稱“北元”。這北元軍中有一名將領叫封繼,他在明軍大將藍玉北伐時被俘。據他供認,宰相胡惟庸曾經透過他與北元太子愛蝤識理達蠟聯絡,打算向北元借兵,推翻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直不知道這件事,因為封繼被押回南京後,居然被李善長給藏匿了起來。
同年五月,封繼再度被捕。招出這件事。太師李善長自然就給牽扯進去,與此同時,他的家奴盧仲謙,以及陸仲享的家奴封帖本等人,紛紛向朱元璋告密,說李善長、陸仲享等人曾參與胡惟庸的“謀反”,是“胡黨”中人。
於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的罪名,將李善長、陸仲享、毛麒、趙庸、鄭遇春、黃彬、陸聚、金朝興、葉昇、李伯昇、丁玉等人全部誅殺,受到株連的有三萬餘人。並以《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這時候的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朱元璋念他年紀已老,賜他自縊,而他的家屬七十多口全部被誅殺。
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疏朱元璋,為李善長申冤。由此可見,當時人們認為李善長等人是被冤屈的。
從根本上說,胡惟庸案的發生,來自於朱元璋的猜疑和不信任。而朱元璋這種猜忌心理很早就形成了,早在農民戰爭期間,他就嚴密防範部下將領,為防止他們叛變,凡是將領出徵,就把他們的妻子留在京城做人質。就這樣仍不放心,還派心腹去監軍。即便如此,也是防不勝防,在嚴酷的戰爭中朱元璋也確實沒少經歷部將謀叛的事件。咱們就說其中的兩個事件,第一個——邵榮謀叛事件。
紹榮是與朱元璋一同起事的戰友,驍勇善戰。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紹榮和徐達一起攻克宜興,至正十九年敗張士誠軍於餘杭。《明通鑑》記載:“太祖自起兵,所任將帥最著者,徐達、常遇春與榮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因為屢立戰功,紹榮被擢升為中書平章政事,地位在常遇春之上。
可是,至正二十二年的時候,紹榮自處州平定苗軍叛亂回應天,與參政趙繼祖密謀擊殺朱元璋,被宋國興告發。朱元璋立即派兵搜捕了紹、趙二人,用鐵鏈鎖著,備下酒食,然後和二人一起喝酒,朱元璋問:“我與爾等同期濠梁,望事業成,共享富貴,為一代之君臣,爾如何要謀害我?”
紹榮回答說:“我等連年出外,取討城池,多受勞苦,不能在家與妻子相守同樂,所以舉此謀。”
趙繼祖接著說:“若早為之,不見今日,獵狗在床下死,事已如此,泣何益,惟痛飲。”
朱元璋聽了以後,就把他們二人縊殺了。
再說第二個——謝再興謀叛事件。
謝再興也是朱元璋的舊將。而且,他還是朱元璋侄兒朱文正的岳父。朱元璋稱他為“親家。”
至正二十二年,謝再興守衛諸暨。當時,金華、處州的苗軍反叛朱元璋,張士誠乘機派張士信率軍進攻諸暨。謝再興苦戰二十多天,打敗張士誠軍。這次戰鬥後,謝再興派自己的心腹左總管、糜萬戶兩人私往張士誠的佔領區杭州販賣物品,結果被朱元璋查獲。朱元璋怕洩露軍機,就殺了這兩個人,並且把兩人的頭顱懸掛到謝再興的辦事廳裡,這對謝再興來說,是一種侮辱性的警告。
這之後,朱元璋又擅自做主把謝再興的次女嫁給徐達,又派參軍李夢庚去節制諸暨兵馬,降謝再興為副將。這讓謝再興憤怒至極,連續受辱,明擺著拿人不當人,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謝再興捉了李夢庚,到紹興去投降了張士誠的部將呂珍。
這兩起反叛事件,對朱元璋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他在當皇帝之前,就考慮到如何對待功臣宿將的問題。明王朝建立後,為了使王侯將相忠於他的朱明王朝,為了預防臣僚的反叛,朱元璋採取了種種手段和措施,可是他總是不放心。因此,胡惟庸一案的發生絕不是偶然,此案的發生,既是官僚各派集團的權利鬥爭所致,更是朱元璋對王侯將相、昔日部將始終不信任所致。
朱元璋是一個只相信自己的帝王。這樣的帝王,最終成為冤案的製造者,即便胡惟庸一案不是冤案,但牽連甚廣,使太多無辜者都付冤屈中。
建文帝失蹤疑案—(明)(1)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