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一,辦事不彙報朱元璋,自個兒獨斷專行。
第二,私拆朝廷各部上奏朱元璋的奏疏,有對自己不利的就私藏。
第三,收受賄賂,要升官的,犯錯了想逃避處罰的,都給胡宰相送禮。禮物五花八門,有珠寶有名馬有古玩。胡惟庸從來就不拒絕,你要捨得死,我就捨得埋。
那麼,權力慾高速膨脹的胡惟庸,這時候還不滿足嗎?他一定要謀反,除掉朱元璋自己登上帝位嗎?
看一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朱元璋給胡惟庸最初定的罪名,並不是謀反,而是“擅權植黨”。這一罪名要從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九月說起,當時占城國來進貢,可是接待人員沒上報給朱元璋。這事讓一個宦官知道了,就私下通報給朱元璋。朱元璋龍顏大怒,立即責問胡惟庸和汪廣洋。這兩人磕頭請罪,申明說這個事情應當由禮部負責,所以過錯在於禮部。
朱元璋質詢禮部。禮部又推向中書省,說這事兒應該由中書省負責。
這可把朱元璋給氣壞了,你推我,我推你,踢球呢?於是,朱元璋下令,把所有相關人員全部關進牢獄。說來這只不過是一次辦事人員的疏忽大意。可朱元璋不這麼想,他感覺受了一夥大臣的矇騙,自個兒被架空了。這朝廷上還有誰可以信任呢?必須查,查清楚。可查來查去,沒個結果。沒辦法,只得找一個替罪羊,誰呢?倒黴蛋汪廣洋。朱元璋將他賜死。
這事兒到這裡也就算過去了,哪知道節外生枝——這汪廣洋有個叫陳氏的侍妾,汪廣洋死後,她自殺殉夫。
朱元璋認為這個女人品德很高尚,要給予表彰。可一查這陳氏的出身狀況,才知道她是犯官之女,被賣為官奴的。按照規定,官奴只能賜給功臣,不能納為妻妾。朱元璋再度憤怒,再一次審查相關人員。這次審查六部官員,包括胡惟庸都受到了牽連。這麼一搞,朝中人心惶惶,相互彈劾。想的都是把對方整倒,把自己從是非堆裡摘出去。
公元1380年正月,大臣們紛紛上疏彈劾胡惟庸。
御史中丞塗節誣告胡惟庸有謀反篡位之心。前御史中丞商嵩也彈劾胡惟庸,說他擅權。朱元璋派人徹查胡惟庸,並未查處謀反跡象,所以,先定了個“擅權植黨”的罪名。不久後,又查出胡惟庸的其他罪名——勾結北元、勾結倭寇等。案子審理整整十年,不僅查出胡惟庸的諸多罪惡,而且他的同黨也暴露出來,這其中有太師李善長、大將陸仲享、名臣宋濂等。朱元璋是大開殺戒,受到株連而喪命的人多達三萬餘人。
由此可見,所謂“雲奇告變”一事,是野史學家的段子,並非歷史真相,這是其一。其二,胡惟庸真的有那麼多罪惡嗎?
我們知道胡惟庸擔任宰相的時間,他從洪武十七年開始當宰相,到洪武十三年正月被處死,算起來總共的執政時間才兩年半。如果他要謀反,勢必需要一系列的安排和籌劃。因為胡惟庸雖然當了宰相,可終究是一個文官,手裡也沒掌握兵權。如果他要造反,只有拉攏有兵權的人。他拉攏了嗎?準確地說,是乘虛而入。 。 想看書來
誰製造了胡惟庸案—(明)(3)
朱元璋手下的武將大多是開國功臣。所以居功自傲,驕縱枉法。遭到朱元璋訓斥、貶官後,懷恨在心。這就給胡惟庸提供了一個空間。他將這些人拉攏,作為自己的黨羽。
這裡頭有兩個關鍵的人物,一個是吉安侯陸仲享,一個是平涼侯費聚。他們很快和胡惟庸結成死黨。胡惟庸利用他們招兵買馬。這時候,胡惟庸並不是要造反,而是為應付變局所作的準備。這之後,胡惟庸還把老上司李善長拉下水,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善長的侄子李佑為妻。然後利用李佑去遊說李善長。年事已高的李善長已經沒辦法制約胡惟庸等人,只得說,我年紀老了,你們等我死了再胡作非為吧。
這一切說明胡惟庸具有謀反之心,但沒有下定決心謀反。他的謀反之心多半在於自保。因為朱元璋對王朝內部權勢顯赫的王侯將相越來越猜疑,加上那些開國功臣的驕縱違法,官僚中形成各派集團,有文武大臣之間的矛盾,有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之間的矛盾,他們互相傾軋排擠,在朱元璋面前攻擊對方。面對這份亂勁兒,朱元璋必須向曾經與他並肩作戰和同甘共苦的兄弟們開刀。而官僚集團之間的相互攻擊,恰恰可以為朱元璋所利用,他可以一個個地來收拾他們。
胡惟庸當然撞在刀口上,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殺了他。同時被殺的還有陳寧、塗節等數人。可是,單以這一條罪名,就把宰相給處死了,實在有些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