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五章 浙南三年游擊戰63
一、再次奉命挺進浙江。出奇兵,過靈山,渡信江。63
二、在閩浙邊輾轉游擊,創造挺進浙江建立根據地的
戰機。65
三、齋郎戰鬥。勝利完成開啟進入浙西南通道的任務。68
四、借鑑井岡山斗爭經驗,吸取先遣隊失敗教訓,把
工作重點放到“兩個轉變”。71
五、面對蔣介石40個團的“圍剿”,第一次提出並運
用“敵進我進”作戰方針。75
六、開創又一個大發展的局面。適應新情況調整新政策,
遊擊根據地建設有許多新創造。80
七、抗擊敵人43個團的第二次大“圍剿”,創造一系列
游擊戰的新戰法。83
八、根據全域性形勢發展變化,主動實現由國內革命戰爭
向抗日戰爭的轉變。與國民黨當局達成停戰協議。
周子昆報告毛澤東:“粟裕還在。”88
九、整訓擴編部隊,迎接抗日高潮。率部開赴皖南加入
新四軍序列。91
第六章 威震江南97
一、毛澤東指示派有軍事知識之人去江南偵察。再次受
命抗日先遣。97
二、韋崗處女戰。陳毅賦詩稱讚:“鎮江城下初遭遇,
脫手斬得小樓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來嘉
獎電:所屬粟部,殊堪嘉尚。101
三、小丹陽反“掃蕩”。奇襲官陡門。國民黨軍專請傳
授游擊戰經驗。日軍驚呼:“新四軍是個神。”104
四、具有戰略遠見的舉措——創辦教導隊,以先進的軍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目錄(2)
事思想培養教育幹部。108
五、積極思考江南新四軍戰略發展方向。任江南指揮部
副指揮。堅定貫徹“向北發展”。111
第七章 黃橋決戰120
一、領導部隊樹立打大殲滅戰思想。東進攻取黃橋。120
二、從攻佔黃橋到退出姜堰。政治仗與軍事仗巧妙結合。
積極準備“獨立作戰”解決韓德勤。124
三、以五千人劣勢迎擊韓頑三萬餘人進攻,戰略上戰役
上都要以少勝多。排兵佈陣奇中見奇。128
四、坐鎮黃橋指揮。一舉解決蘇北問題。中共中央書記
處評價黃橋決戰勝利“對全國有絕大意義”。131
第八章 建立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135
一、擔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和蘇中戰略區領導人。確立
蘇中抗日鬥爭的戰略指導思想。135
二、組織指揮討李戰役和春季反“掃蕩”。適時主動地實
行由城鎮到農村、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性轉變。138
三、粉碎日偽軍秋冬季大“掃蕩”。敵進我進與要點爭奪。
為把蘇中建成基本根據地奠定基礎。142
四、以武裝鬥爭為中心建設抗日民主根據地。堅持立足
當前著眼發展的治軍思想。146
五、在抗日烽火中結成終身伴侶。陳毅對粟裕說:“我
看你的戀愛觀念和你指揮打仗一樣,認準了目標是
不會改變的。”152
六、在反“掃蕩”、反“清剿”中堅持武裝鬥爭,堅持
原地鬥爭。創造平原水網地帶游擊戰新戰法。155
七、建議並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改善三結合武裝力量
體制。鄒韜奮說:我在蘇中看到了新中國的光明!161
八、領導和指揮艱苦卓絕的反“清鄉”鬥爭。“人民鬥
爭的勝利”。165
第九章 對日區域性反攻173
一、組織發起車橋戰役。將蘇中軍區適時地推進到區域性
戰略反攻。173
二、車橋大捷。華中抗日戰爭由相持階段向反攻階段發
展。日軍俘虜敬畏地說:“粟裕埃拉伊!”177
三、南坎戰役。對日連續區域性反攻。蘇中抗日根據地成
為“漢高祖的關中”。180
第十章 進軍蘇浙皖1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