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以商為主(第1/2 頁)
書房內,崔文卿和王安石的談話還在繼續。
王安石正容開口道:“前段時間得益於你的福利彩票、發行國債軍債等等措施,朝廷府庫的存銀已經有了大幅度增加,然而可惜的是,這些增加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收入來改善缺錢缺糧的局面,這次之所以讓你擔任大齊銀行副行長,便是想要你施展才智,為我大齊開源節流,廣開財路,增加賦稅,而蘇軾的重點,則是負責糧食方面的儲備收入,所以才讓他成為倉部員外郎,錢糧兩則相鋪相成,不能分割,希望你們兩人能夠精誠合作,使得大齊錢糧充足。”
一席話聽得崔文卿心頭成沉甸甸的,作為朝廷來講,最為重要的收益莫過於金錢和糧食,如今官家和王安石將錢糧重任交付給他和蘇軾兩個年輕官員,既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考驗,對他二人來講,的確是責任重大。
王安石並沒有讓崔文卿就這麼發神思忖,開口笑言:“對了,不知道你對大齊銀行將來的發展方向是否有一個思路?先說明白,大齊銀行可非是你以前搗弄的那河東銀行,在中原也不可能有如折昭那樣的人物來全心全意的支援你,所以大齊銀行將來會遇到不少的難題,這一點不知道你準備該如何解決?”
崔文卿知道王安石此話實在考驗自己,結合從北地四州返回洛陽途中一路上的思量以及他對銀行業的見解,崔文卿一本正經的開口道:“恩師,其實以我來看,大齊銀行乃是朝廷銀行,其職責任務較那些地方州郡銀行應存在較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大齊銀行最為重要的任務應是維持經濟平衡。”
“我們大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不假,然大齊境內的商貿也非常發達,在前段時間與富弼大人的交流上面,他曾言及大齊作為世界的中心,一直是周邊國度如遼國、西夏、吐蕃、大理、高句麗、倭國等的主要貿易物件,來自於這些國家的貿易商隊,猶如過江之卿般絡繹不絕進入我朝,而我朝的陶器、茶葉、絲綢、以及不少手工業品,也經過這些商隊之手,帶到了遙遠的西方以及南洋一帶,所以就商貿形勢而言,我覺的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商貿乃是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以及壓倒性的貿易順差,然可惜的是,我朝卻對繁華商貿之景視而不見,商業稅率也較為低下,本國商貿體系幾乎到了固步塵封的地步,實乃誠為憾事。”
“比如說吧……”崔文卿舉起了穿越之前所看到了一則故事,“西域商人從我們國家收購茶葉,其價低廉便宜,如蒙頂一帶的蒙頂春茶,收購價格不過五兩銀子一斤,然這些茶葉經過絲綢之路穿越西域、大食等國,抵達遙遠的大秦等國度,茶葉便成為了西方貴族視為珍品的飲品,尊貴得只有貴族才能夠享用,其售價比起五兩銀子來,只怕翻了數百倍不止。”
聽到這裡,王安石倏然動容,很快計算出來:“你的意思是,在那些西方國家,茶葉能夠買到千兩銀子一斤?”
崔文卿頷首笑道:“按照西方國度貨幣彙算可能千兩銀子差不多吧,老師你想想看,這其中的差價讓誰賺去了?”
王安石凝神思量一番,言道:“自是那些商人們。”
崔文卿搖頭正色道:“商人們賺取差價的確不假,然而卻非主要,其實賺錢最多的當屬大食國,因為大食國橫亙在我朝與西方國家之間,阻礙東西方交流,無論是西方商隊還是大食國自己的商隊,都繳納了非常高的商業稅金,所以才使得茶葉貨值千金,可以說,大食國賺得了壟斷之利。”
“恩師,發展農業是為國之基礎,然商業也是國之脊樑,如果我朝能夠重視商業建設,在外開闢商路打通商道尋求貿易伙伴,在內發展商業消除對商人歧視,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年,咱們大齊錢賦收入能夠翻上幾番不止!”
“而作為銀行來說,將來我的發展思路便是聚萬民之才投資商業,如發展航海業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貨運碼頭提高貨物吞吐量,成立國家商隊進行大宗貨品的貿易,透過商業輸入來獲取錢財暴利。”
一番話直接讓王安石有些暈頭轉向了。
他本是才思敏捷之人,然卻覺得今日有些跟不上崔文卿的思路,崔文卿話中很多東西對他來說都是聽所未聽,聞所未聞,而且崔文卿許多理政思路,都與華夏傳統思想違背。
若是換作他人,說不定此刻已經將這妖言惑眾的崔文卿掃地出門了。
然好在崔文卿遇到的乃是王安石,作為華夏曆史上最為傑出的變法家之一,王安石希望變革,更希望變革達到國家富強的目的,所以他能夠支援崔文卿看似一些違背禮法的理念。
也好在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