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朝廷內幕(第1/2 頁)
孟子嘗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說的便是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根據王安石所言情況,當初陪太祖皇帝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們所留下的子嗣,許多都已經成為了紈絝膏梁的二世祖。
若是這些二世祖只求風花雪月還好說,然而這些人卻志大才疏,妄想繼續先祖的權勢,在其能力與才能不匹配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會生出許多禍端。
王安石輕嘆一聲繼續言道:“歷來王朝新立,最開始均是由立國功勳集團把持朝政,然經過科舉遴選,會有不少才華橫溢的能人進入朝堂,對於這些能人,功勳集團一般都是採取拉攏的手段讓能人才士為其服務,淪為其爪牙,然也有志向高遠,品行高潔之人,不願意與功勳元老同流合汙,自發結成了一股名為“清流黨”的勢力,與元老功勳在政治上進行抗衡。”
崔文卿這才知曉朝廷這些內幕,不由暗暗驚歎,連忙發問道:“那敢問老師,這清流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王安石捋須笑答:“說起清流黨,第一個要說的自然是范仲淹,因為他是大齊歷史上首次科舉所拔擢的寒門學士,也是首個由布衣學士成為當朝宰相之人,在當時由功勳集團把握朝政的情況下實乃另類,不過范仲淹能夠成為宰相,也是因為當初太宗梁河戰敗,無人膽敢承擔責任所至,在這樣一個機遇之下,范仲淹與攝政太后一道,針對大齊的弊端推行了一部分改革,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許多以科舉入仕的官吏便集聚正在范仲淹的周圍,成為了有別於元老功勳的一股政治勢力,那便是清流黨。”
“清流黨當時之所以能夠與元老功勳進行抗衡,主要是因攝政太后想要制衡功勳集團的原因,權力這東西最為關鍵的便在於平衡二字,別的不說,攝政太后她老人家的確將平衡之道玩的是爐火純青,而太后更是清流黨最為堅定的支持者,然而在十多年前,攝政太后突然想要廢掉當今官家立齊王為帝,不意卻遭到了范仲淹為首的清流黨一致反對,於是乎雙方的關係為之破裂,後來的事你應該知道,范仲淹遭到罷相,直接被貶到了邠州,而太后為平息清流的怒火,所以才有為師和司馬光拜相之事。”
“不過在那以後,太后對清流一直保持深深的戒心,加之作為士大夫出身的清流名士,誰不將維繫正統皇權作為道義所在,絕對不會同意那廢長立幼,廢君立臣的荒唐事,故而雙方的關係一直不太融洽,反倒是前期遭到太后和清流聯合打壓的功勳集團,抓住這個時機暗地裡支援齊王奪位,深合太后心意,這幾年雙方關係甚為融洽,所以現在我們大齊最為主要的矛盾便是清流黨和功勳元老的矛盾。”
崔文卿聽得入神,忙問道:“那敢問恩師,現在清流黨都有哪些人呢?”
王安石輕笑道:“若說清流,單論三省主官以及各部尚書,當是老夫、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蘇洵、富弼五人最為代表。”
“什麼?司馬光也是清流人物?他不是一直支援太后麼?”崔文卿深深驚訝了。
王安石一臉認真的回答道:“司馬光支援太后不假,然他非是支援太后廢長立幼,而是單純想要反對新法,因為他一直認為老夫新法乃禍國殃民之舉,所以才這麼激烈的反對,為師與司馬光之間,乃是政見不合,但在皇位繼承這件事上,我們倒是想法一致。”
“所以就清流內部而言,也分為了兩派,分別是以老夫和富弼、蘇洵為首的變法派,和以司馬光、歐陽修、韓琦為首的保守派。”
一席話聽得崔文卿愣怔許久,半響才冒著後腦勺哭笑不得的言道:“老師啊,你們這些關係真的是太複雜了,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
王安石瞪了他一眼,似乎有些不喜他的胡言亂語,滿臉肅然的開口言道:“所以文卿,你作為變法派第二代,也是老夫親傳弟子,官家和老夫可以給你非比尋常的升遷速度,同樣你需要承擔非比尋常的責任重擔,更要遭受非比尋常的困難爭鬥,現在老夫五十六歲有餘,只怕也活不了多少光景,新法的未來還得依靠你和蘇軾這一代,若是新法成功,保管你二十年後能夠入政事堂秉政,然若新法失敗,說不定就會人頭落地,這其中的利害你懂麼?”
“我擦!這正是一場政治豪賭啊!”崔文卿被王安石這一席話弄得深深震撼了,成功則身居相位揚名立萬,失敗則人頭落地淪為青史笑柄,所以對於崔文卿來講,這既是一場機遇也是一場挑戰。
沒有半分遲疑,崔文卿斷然開口道:“老師,你說得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