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3/4 頁)
分散會導致江陵和襄陽最後都保不住。
就在昨天,徐晃得到了訊息,曹仁放棄江陵北撤,將江陵讓給了江東軍,這終於使徐晃稍稍鬆了口氣,這是明智之策,不管將江陵讓給劉備還是孫權,都是對江夏軍的有力牽制,有利於曹軍控制襄樊戰略要地。
但與此同時,徐晃也擔憂起來,江陵發生如此大的變故,江夏軍會不聞不問嗎?
天剛亮,鄧塞城頭上的警鐘便猛烈地敲響起來,‘當!當!當!’警鐘聲傳到了樊城,一隊隊曹軍飛奔上了城頭,徐晃也大步上城,扶住城垛向東眺望,他最擔心的一刻終於來臨了。
只見遠方江面上,一支船隊正浩浩蕩蕩開來,船隊在強勁東風的鼓動之下,劈波斬lang,漸漸駛近了樊城。
徐晃的目光向停泊在樊城碼頭上的近百艘渡船望去,他很清楚,只要江夏水軍到來,就意味著曹軍所有的船隻都保不住了。
果然,江夏軍戰船隨即對漢江上的所有船隻進行清剿,無論是民船還是曹軍運貨船,全部被驅趕到樊城碼頭一側,放火燒燬,一時間,江面上烈火沖天,濃煙滾滾。
上萬曹軍在城頭和城下默默注視著江面上的大火,他們一年多來早已經習慣了江夏軍在水上的強勢,江夏水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已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
甚至連主將徐晃也暗暗慶幸自己昨天從襄陽返回,否則他也將被困死在襄陽。
想到這,徐晃抬頭向對岸的襄陽城望去,城內還有五千駐兵,但徐晃更擔心的是曹仁的軍隊,他正在北撤途中,現在江夏軍封鎖了漢水,曹仁軍隊又怎麼回來?
徐晃心中憂慮之極,就在這時,東面有士兵大喊:“將軍,快看比水,出事了!”
徐晃扭頭向比水望去,他的心頓時沉入冰窟,只見比水上空濃煙瀰漫,烈焰騰空十餘丈,遠在十里外的樊城也看得清清楚楚。
比水上停泊著曹軍的數百艘戰船,此時徐晃最後一線希望也隨之斷絕了。
第410章 銜尾追擊
編縣是南郡最北面的一個縣,只是一箇中縣,人口三千餘戶,由於編縣緊靠襄陽郡,受襄陽郡的影響很大,自從曹軍南侵以來,編縣也和其他襄陽郡縣一樣,連續爆發了兩次逃亡潮,大部分民眾都逃去了江夏,使得整個縣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這天傍晚,一支從南方過來的軍隊浩浩蕩蕩開到了編縣縣城,這支萬餘人的軍隊正是從江陵北撤的曹仁軍隊,經過三天的急速行軍,曹軍即將離開南郡。
但曹仁並不高興,三天來,曹仁兩次大發雷霆,將十幾名違規計程車兵打得半死,又一連罷免了三名軍官,讓曹仁如此憤怒的原因很簡單,他中了江夏軍冒充江東之計,白白將江陵拱手讓出。
雖然陳矯再三規勸,江陵兵力太少,一旦江夏大軍殺至,他們很難守住城池,棄城也是明智之舉,話雖這樣說,可一想到自己是中計撤軍,曹仁就感到無比窩囊,心中惡氣難出。
一連三天,曹仁臉上都十分陰沉,沒有一絲笑意,使他周圍計程車兵都戰戰兢兢,唯恐觸怒了他,這時,副將牛金催馬上前問道:“啟稟大將軍,天色將晚,我們是連夜趕路還是就地駐營?”
曹仁抬頭看了看天色,太陽已落山,滿天佈滿了紫紅色的晚霞,他馬鞭一指遠處的編縣縣城,“去縣城裡駐營休息,五更準時出發!”
“遵令!”
牛金立刻命人去通知各營主官,他自己則率領五百士兵向大營急速奔去。
曹仁之所以決定在編縣休整一夜是有一定的原因,他尚不知襄陽的情況,他很擔心江夏水軍已經殺入漢水,封鎖了北渡之路,如果是那樣,他就需考慮直接撤退到上庸。
而編縣正好就是西去上庸,北入襄陽的交叉口,所以他需要在編縣得到明確的訊息。
很快,大軍浩浩蕩蕩抵達了縣城,縣城已是一座空城,絕大部分民宅都房門緊鎖,整個縣城內只剩下三百餘戶人家,由編縣主簿留下來管理。
當大軍進城之時,牛金將縣主簿帶了上來,主簿名叫辛治,南陽郡人,年約四十歲,他上前向曹仁躬身行一禮,“下官編縣主簿辛治參見大將軍!”
辛治並沒有投降曹軍,依然是荊州牧任命的主簿,不過他官微職小,他是否投降對曹軍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他必須約束住當地民眾,不要給曹軍添亂。
曹仁冷冷哼一聲道:“我們只是途徑編縣,休息一夜就走,你要約束好編縣民眾,若敢來搗亂,小心軍法從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