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4 頁)
之下全部喪失,而且自身也損失大部。北滿地區已經進入酷寒,但七軍始終未能籌集到足夠了棉衣,部隊幾乎無法過冬。
在嚴峻的形勢之下,為了給戰士們籌集到棉衣以及過冬的給養,無奈之下,七軍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的代理軍長只能冒險在敵情嚴峻的情況之下集中主力冒險去打日偽軍重兵聚集的集鎮。
對於情報尚算靈通的七軍來說,他們知道鬼子的封鎖計劃與年初相比又有了極大的變化。日偽軍將所有物資都集中到了其重兵駐守的較大村鎮,按人頭分配供給數量。自己就算是打下幾個集團部落也籌集不到足夠的給養。
為了能在北滿近似乎殘酷的冬季中讓部隊生存下來,就算這位代理軍長明知道是龍潭虎穴也只能硬著頭皮去闖。不過這位代理軍長倒也算是一員虎將,採取調虎離山的辦法,虛張聲勢將駐紮在目標的日偽軍大部調離,自己親自指揮七軍的一個主力師趁虛攻克了目標。
此戰雖然籌集到了足夠的給養與物資,但在撤退的途中被日偽軍騎兵追上。為了掩護這些保障七軍過冬的物資,這位代理軍長親自帶領兩個主力團斷後。
經過半天苦戰,物資雖然保住,但終歸因為實力過於懸殊,掩護部隊全軍覆滅。這位代理軍長與大部戰士犧牲,少部分戰士被打散。
這些被打散的三十多名戰士後在一名團政委收攏之下雖重新集結起來,但因後路被切斷只能南下尋找二路軍總部。
經過艱苦的長途跋涉,在方正以東南山區一處新建的秘營中找到了總指揮留下的少數留守部隊。而此時,南下的三十多名戰士,因為飢寒交迫,極難籌集到給養,到達方正的時候,因為凍餓犧牲甚多,已經不足半數。
為了向總指揮彙報七軍的情況,也因留守部隊本就不充足補給維持自身尚且困難,在根本就解決不了七軍部隊的給養。這位團政委只能帶著這個七軍主力師剩下的最後這十五人由二路軍總部交通員護送南下,繼續尋找總指揮。
因為日偽軍對寧安西南山區封鎖極嚴,他們對地形又不熟悉,在封鎖線整整轉悠了十日,才從一名採參老客的口中,得知一條進山的小路。而僅僅就在這幾天中,僅剩的十餘名戰士因為凍、餓,又犧牲了四名。等他們在楊震處找到總指揮後,七軍的兩個建制最完整的主力團已經剩下不到十人。
聽到這位團政委的彙報,在看看眼前作為七軍主力三師的兩個團僅剩的這不到十名戰士,總指揮的眼前一黑,幾乎暈倒。對於已經損失餘燼的二路軍來說,在五軍部分西征失散部隊還不知道去向的時候,還勉強保持著建制的七軍幾乎是總指揮戰鬥下去的唯一希望。
雖說七軍在今年日偽軍對下江地區的大舉清剿中損失慘重,部隊實力由千餘人急劇將至目前的二百多人,但總體實力卻依舊是二路軍中最多的,同時也是建制最完整。
雖然七軍在撤到同江、富錦地區後,因部隊損失巨大而縮編成了兩個師,但實力和骨幹尚存。尤其在四軍全軍覆滅,五軍大部損失,一部下落不明,唯一一個西征時留守在下江的三師也幾乎全部損失的情況之下,成為二路軍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個軍。
但這一次七軍二百多人,卻一下去折損近半,軍長也陣亡,這一下子七軍本來就已經很不足的元氣又一次大傷。縮編後的五個團,僅剩下了三個。甚至可以說十去其四。這還是自己知道的傷亡,還有作為佯動的其餘部隊傷亡,還沒有包括在內。刨除此戰傷亡的部隊,七軍僅剩下的這一百多人,在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總指揮心知肚明。
總指揮現在心中最擔憂的在七軍嚴重受挫,曾經兵強馬壯的二路軍部隊已經所剩無幾的情況之下,下江地區的抗戰局勢究竟該如何走向何方。而七軍剩餘部隊的安危,對於總指揮來說反倒不是太過於憂慮。
七軍軍長雖然陣亡,但自己那位兼任七軍黨特委書記的雲南講武堂同學,七軍創始人的參謀長還在。只要有他在,七軍剩餘部隊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但對於總指揮來說,七軍今後的出路卻是他急需面對的。
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
相對於心中在七軍失敗後,對下江與東滿地區抗日形勢走向更加憂慮的總指揮來說,在見到這些突圍出來,從中蘇邊境的富錦、同江千里迢迢趕到寧安的七軍官兵之後,楊震心中與其說是震驚,還不如說是苦澀不已。
看著這些衣不遮體,比總指揮帶領的五軍三師餘部撤到老黑頂子秘營時還狼狽的戰士,楊震儘管心中已經有些放開,但仍舊搖頭嘆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