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第4/4 頁)
數年來時有進犯邊軍之舉。吐蕃離大秦疆土頗遠,此次竟和突厥聯手出兵,顯然是早知邊軍中有內應。”
“臣以為,此事必和吐蕃太子妃有莫大關聯!”
吐蕃太子妃,正是齊王的嫡出女兒,當年遠嫁和親的樂陽郡主。
吐蕃驟然出軍,邊軍中冒出數十個叛徒,邊軍折損了主將和眾多將士……這一切,一定有樂陽郡主的“功勞”。
盧尚書出言之後,其餘眾臣也紛紛出列,強烈譴責樂陽郡主。
顧海出列啟奏:“樂陽郡主遠在吐蕃,她身為吐蕃太子妃,必然留在吐蕃國內,不會隨軍至邊關。吐蕃突厥的聯軍在短短數日裡便攻佔五座邊城,絕不僅是數十個邊軍內應之功。臣以為,一直隱而不見下落不明的齊王世子必在敵軍之中。”
顧海此言一出,眾臣皆驚。
細細一想,又覺得顧海的猜測極有道理。
吐蕃和突厥俱是遊牧民族,擅長騎術和遊戰,卻不擅長攻城守城。
往年突厥來犯,多是來去如風,敗了立刻遁走。便是勝了,也只燒殺搶掠一番就回關外。像這般大舉來犯以攻城為重,前所未有。現在這般擺出長期纏鬥的架勢,分明是有熟悉邊軍作戰模式優劣的人在背後指點。
這個人,非齊王世子莫屬!
崔閣老沉聲附議:“顧尚書所言極有道理。臣也以為,齊王世子一定藏身在敵軍內。為敵軍出謀劃策,攻打邊城。現在擺出這副長期耗戰的架勢,更是居心叵測,不得不防!”
坐在龍椅上的天子,神色有些晦暗:“傳朕旨意到邊關,從即日起,注意敵軍動態,全力搜尋齊王世子的下落。若有機會,格殺勿論!”
……
大朝會散了之後,天子又召集重臣至福寧殿,商議重要國事和邊軍戰事以及種種應對之策。
一轉眼,便是半日時間。
大秦地域廣袤,百姓眾多。州郡有五十餘個,要麼這個州受了旱災求開倉放糧,要麼那個州出了貪墨大案,總之,國事永遠處理不完。
即便有內閣五位閣老預先處置了大半,到天子面前的奏摺也依然摞得半人高。
蕭詡自登基之後,便十分勤勉。當日的奏摺堅持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