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陳文搖了搖頭,微笑著說道:“有空嗎,坐下來聊聊?”
“下次吧。”說罷,李瑞鑫拍馬便走,馬蹄濺起的塵土險些撲了陳文一臉。
“陳先生肯跟他說話是跟他臉,這廝竟然給臉不要臉,好膽。”看著吳登科攥緊的拳頭,彷彿真的要撲上去和那李瑞鑫廝打一番。
“算了,那就下次吧。”說著,陳文衝著吳登科笑了笑,拉著他轉身向村中走去。
………………
與此同時,大蘭山老營中軍大廳的二堂裡,王翊和王江正在聽著胡二的彙報。
經過了上次告狀的事件,胡二發現王翊似乎對陳文有著某種特殊的重視,此後他便再沒說過陳文的壞話,只是如實的報告了他的近況。
自從陳文開始講古,胡二立刻派了他的妻弟去聽,然後再回來給他講,而他到了第二天再講給王翊和王江。想來他妻弟也算盡職,甚至連第一天的渾河之戰都從那一日的聽眾口中聽了下來,所以王翊也知道了陳文關於渾河血戰的一些分析。
不過,對於王翊和王江而言,這也只不過是每天晚飯時分的調劑品。這些天下來,運向東坑的糧草和武器已經以著各種名義偷偷發貨了,下個月南線的戰事就會如期開始,誰也沒時間專門去聽一個還不知道會不會留下來的年輕人所講的故事。
“王玄策?”這個名字似乎在王翊的記憶中並未出現過,只見他轉過頭向王江問道:“長叔,這個名字你有印象嗎?”
王江皺著眉頭思索了許久,才帶著不確定的口吻說道:“我只記得好像哪本書寫過,說是唐太宗好像是因為吃了一個大臣從印度帶來的仙丹才駕崩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是此人?”
“他有提到這個嗎?”王翊向胡二問道。
胡二想了想,他的妻弟記憶力很好,也很聽話,每次都能把陳文的話複述個**不離十,應該不會有遺漏吧。
“沒有,不過小人的妻弟聽陳先生說,這個故事是他從一本印度的史書上看到的。”
“印度的史書?”王翊和王江對視了一眼,分明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正是。”胡二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不過對於他而言,印度除了跟唐僧西天取經有關外,便再沒聽說過,直到這次。
“據陳先生說,這書是他早年從一個叫什麼吉利國的泰西商人手裡買的,在此之前他也不知道王玄策是誰。”
“原來如此,你先退下吧。”
“是。”
待晚飯用過,王翊從懷中掏出了一封書信,交給了王江。
王江接過信,從已經開啟信封中拿出信瓤,細細的翻覆看了幾次,隨即對王翊笑道:“看來那三百兩銀子我是賴不掉了嘍。”
“明天便給他吧,省得人家惦記。”王翊笑了笑。
聽到這話,王江皺著眉頭問道:“你不打算挽留他了嗎?”
“他若是想走,也不必強求。”王翊心中暗歎。
這些天以來,雖然在他看來,陳文的學問似乎有些博而不純、雜而不精,但是他的那份博聞強識卻顯得有些太過離譜了,這完全不是他這個年紀應該有的。可是經過了那天的對答,他又並不覺得陳文像是楊廷和、李東陽那樣的幼時便能博覽群書的神童。
只是王翊並不知道,在後世那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一個現代人透過網路在一個月內獲得的知識,是絕大多數古代人窮極一生都無法企及的。
可是,即便如此,王翊還是不準備留下陳文,或者是說他對於先前準備留下陳文的事情產生了一絲牴觸的情緒。
從小到大,王翊無論是在家還是求學,三綱五常始終佔據著他心中傳統道德觀念的主流。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尊卑有序才能長治久安。
可是,從陳文這些天的講古來看,這個傢伙的腦子裡似乎沒有任何尊卑觀念,好像什麼人在他眼裡都是平等的一般,這太過聳人聽聞了。
仔細想想他這些日子以來的遣詞造句,無論是對於明太祖朱元璋,還是宋高宗趙構,亦或是其他講古中的出現過的皇帝都毫無敬意可言。若只是直呼其名也就罷了,他甚至還給宋高宗起過外號,更指斥其天閹無子。
這是一個忠臣孝子會說出來的話嗎?!
要知道,哪怕宋高宗殘害忠良、信用奸佞,但他也是華夏正統的天子啊,一個胸懷忠君之念的人怎麼可以這樣說啊。
這樣的人,王翊從來沒有見過,自然也不知道這樣的人未來是會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