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3/4 頁)
村”,也正因如此,才一直拖到現在這個時候。不過這種拖沓也是值得的,最為值得的恐怕就是建築下降了很多。
“聽說,你這個新村,是請北方的建築師設計的?整個新區不僅有住宅?還規劃有圖書館、學校、醫院?”
“嗯,是這樣的,待會兒請您指點指點,看看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白子新謙虛地笑道。
最近一段時間,他這裡來了不少參觀者,在年前很少有人來這裡參觀,原因非常簡單,相比於其它的47個試點,也就是他這在月前沒蓋新房,農民沒有添什麼新傢什,自然的他們的生活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現在卻不一樣,按照報紙上的說法——“這裡將是中國第一個現代農村社群!”如此之高的讚美,自然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不僅外界,就連專區的官員、學者亦來此參觀,儘管所有的一切並沒有建好。
“不過醫院倒是沒有,按照規劃,在市政廣場倒是規劃有一家診所,合作社已經派了一個讀過高小的村民,去縣鄉村服務學校,學習基本衛生保健知識……”
“民國十八年,平教會於河北定縣,從事平民教育促進活動,也組織農村合作社以發展經濟。透過詳細的社會調查,平教會最終總結認識到,中國農民的癥結在於“愚、窮、弱、私”中國農村健康最迫切的需要是建立一種醫療制度,使廣大民眾得到現有條件下的“基本醫療和健康保護……
或許李璜很少來農村,但並不意味著他不關心農村,深知農村缺醫少藥的現象特別嚴重的他,自然知道知道診所的重要性。
“那麼,你們這診所的資金是如何解決的呢?”
“透過合作社的公積金提供衛生費用,本社診所,則只是提供諸如受熱受寒、瘧疾霍亂、感冒以及外傷和傳染病的防治、上報工作,所需費用並不高,且社公積金最大開支為教育,第二便是衛生,費用足以保障,而且今年我們還準備於此推廣合作醫療,從而進一步解決看病難的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衛生條件,所以在進行社群改造時,我們進一步推行新生活運動,透過改變衛生習慣、改善農村衛生狀況,再配以民團訓練,透過身體素質的提高,衛生素質的改變,達到增強居民身體素質的目的……”
聽著白子新的解釋,李璜則是頗為贊同的點點頭,相比於保甲之類的基層政權,邯彰專區以合作社為基層組織的方式,無疑更為可行,而且其又頒佈的《合作社法》來保障合作社的執行,如果說,這一次他在邯彰各地考察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合作社更適應中國農村,更有利於農民,有利於農村的現代化。
正像合作社的建立和其制度化,則又為農村合作醫療的誕生開啟了方便之門,因為公積益金是農村合作醫療賴以存在的要素之一,同時,農村合作運動還蘊涵了該制度成長所需的多種“營養素”:如合作社放款可助使農村經濟活躍,解除農民生產、生活上的貧困,合作社組織可開拓出農民群眾的自助、互助的精神,有利於維持農村社會秩序,合作社教育可啟發農民的智慧,增長農民知識,合作社賦予社員“一人一票”的表決權,透過這種訓練,能激發農民個體的民主、權力意識等等。
“李先生,西街的已經有二十棟房子建好了,要不李先生,我們去那裡看看吧!”
“行,讓我們看看蓋好的新家是什麼樣子!”
此刻,白子新得意的邁著大步走在最前面,而李璜一行則是不斷地發現著令他高興的事。而每進一戶人家的時候,他都能夠感覺到那些主人們喜笑顏開的神情中,透出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
“去年還住在那泥房子裡頭,人老幾輩的,可都沒想過,這輩子不僅能住上磚瓦房,而且還能住上樓房……”
在一棟正在抹著水泥牆的兩層小樓內,滿面皺紋的老農憨笑著,那老臉上盡是滿足之色,而李璜則特意打量著身處的房屋,未抹洋灰的房頂上還可以清楚的看到水泥預製板的縫隙,在一樓他逐一檢查著各個房間,二十平方左右的客廳,一間十五平方的臥室,在廚房中,可以看到那用磚石砌成的貼有大塊瓷磚的灶臺,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入各個房間中,全不見往日印象中農村民居的昏暗。這些已經蓋成卻還未交付的民居,不時的給李璜等人以驚喜。
“居然還有衛生間?而且還是沖水的?”
像是發現什麼大新聞似的,站在衛生間門邊,看著那搪瓷洗手池和沖水便池,金滔盯著白問道。
“啊!沖水?鄉下能供應自來水嗎?”
作為一名記者,在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