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上的很多地方,在非洲、東南亞以及美洲,都能看到這樣的例子。有些時候人們還會往牙齒上鑲嵌珍貴的寶石或者貴金屬,以增加牙齒的魅力,並顯示他們高於常人的社會地位。很多這類的牙齒手術(或者說是毀壞牙齒的方式)是在部落生活當中的特定歷史階段來進行的,特別是在青春期過後慶祝年輕人長大成|人的儀式上,或者是在婚禮上。
在其他的一些地方,牙齒的視覺衝擊力不是被設法增強,而是被力圖減弱。比如說在巴里,年輕人必須經歷一次痛苦的過程,把他們犬牙的尖端統統挫平,以便讓他們的嘴巴從外觀上更加有別於野獸的嘴巴。在東方的某些文化當中,女性們要把牙齒染成黑色或者深紅色,這樣一來乍看之下她們的牙齒就如同消失了一樣,從而營造出一種類似嬰兒般的效果,彷彿突然之間她們時光倒轉,又回到了還沒有長齊牙齒的、滿世界淘氣的孩提時代。透過這種方式,她們也讓自己看起來更謙卑、順從,更隸屬於她們的男性配偶。
由於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整齊而又潔白的牙齒被認為是女性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人們對牙齒美白的需求,現代化的漂白技術也被引進到了牙科診所當中,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黑色的牙齒更有吸引力。畢竟白色是健康、年輕的牙齒所具備的天然顏色,那麼把牙齒弄黑怎麼就會產生更具吸引力的視覺效果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糖的價格。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能付得起高昂的代價,往他們的嘴裡塞進各種糖果,結果是讓他們的牙齒加速腐壞,並日益褪色。於是乎,如果你很貧窮,不能透過這樣的途徑弄壞自己的牙齒,那麼你就只能假裝自己的牙齒是被糖果給毀掉了。世界就是這麼奇怪,當名流巨賈們的牙齒腐壞變黑時,只有同樣變黑了的牙齒才能讓你看上去更加有身份,似乎那是上流社會的基本標誌,要知道連女王本人的牙齒都變黑了,其原因是女王陛下經常過量攝入加入了大量糖份的紫羅蘭和肉皮凍。
在早期的日本也曾經一度把黑色的牙齒看成時尚,那些身份地位很高的女性會把染黑牙齒作為化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時候日本的流行說法是,黑色的牙齒能夠讓女人看上去特別的美麗,染黑牙齒所用的材料是用米酒或者茶水浸泡過的鐵屑,它的使用在十八世紀達到了高峰,並且延續進了十九世紀,直到1873年,皇太后在公開露面時被人發現有著潔白的牙齒,染黑牙齒的風氣才因此遭受重挫,並迅速地在日本四島銷聲匿跡。
在亞洲的部分地方,咀嚼萎葉的習慣頗為流行,而這一做法也能帶來把牙齒染黑的副作用。萎葉的樹葉和花瓣、檳榔樹的果實以及用擱淺的海貝殼研磨成的有機石灰粉被混合在一起,比例合適的話就能形成粘稠的膏狀產物,其作用類似於以前的口嚼菸草。取少許這種膏狀物,把一些檳榔果拌入其中,然後再拿萎葉將其包裹起來,這就是當地人最愛拿來放進嘴裡嚼的東西,他們會把這樣的小樹葉包塞進嘴裡反覆咀嚼,不僅能起到提神醒腦的效果,還能夠紅潤嘴唇、染黑牙齒。這種習慣在東南亞地區非常普遍,以致於當地的女孩兒都把漆黑的牙齒看成是正常的,潔白的牙齒反倒被她們所鄙棄,她們的態度是“只有狗、幽靈以及歐洲人才有白色的牙齒”。咀嚼萎葉的流行程度在二十世紀大大降低,這種情形起初只發生在大城市,後來就日漸波及到了鄉村地區。
通常情況下,咀嚼萎葉只會讓牙齒變成很深的褐色,但在以越南為代表的其他一些國家,女性們想要把她們的牙齒染得漆黑,以增強自己的美貌,這就需要採取某些特別手段了。用黑色的漆塗抹牙齒是她們的首要選擇,但實施起來有困難,因為口水總是會把剛塗抹到牙齒上的漆洗掉。有鑑於此,對漆的使用就變成了一個複雜而又特別的儀式,包含著多道程式,並且還必須要有一些限制條件,比如說上漆之後一週以內不能吃固體食物,而吃液態食物以及喝水的時候都必須使用吸管。對於那些十幾歲的少女,把牙齒漆成烏黑是一個隆重的典禮,因為那意味著她們已經長大成|人,並且是足夠美麗的,已經可以去嫁人了。如果被問及,白色的牙齒究竟有什麼不好,她們的回答通常都是,白色的牙齒應該只屬於野獸,或者是那些野蠻人。
在二十世紀臨近尾聲的當口,西方世界的一些摩登女郎終於開始在她們純淨的、白色的牙齒表面上做起了文章。她們的做法可不是把牙齒染黑,而是一種全新的牙齒裝飾手段,也就是“牙鑽鑲嵌法”。奉行這種時尚做法的那些先鋒人物們是很有勇氣的,她們在自己光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