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頁)
已經西垂;善直才到了水雲觀。
水雲觀所在位置;便是後世響水觀之所;如今只有一間小殿、兩間道舍。道觀之中;一師二徒三個道士;聽得動靜;出門相看。見是善直;那老道士大驚:“善直師;你如何來了”
“宣微老道;你若是不歡迎;和尚我轉身便走”
善直笑呵呵地說道;他雖是釋家;卻與道人關係亦睦;在修武時;沒少與葉暢一起去拜訪藥王觀的駱守一;故此對道家並不排斥。
“兀那莽和尚;胡說八道什麼”老道士陳宣微一把將他拉住;徑直扯入門中;又向弟子示意;讓他們關好門;然後才埋怨道:“你當真是不曉死活;此時這裡;是你能來的”
善直雖憨莽;卻不真蠢;頓時意識到不對:“怎麼了?”
“大禍事;大禍事”陳宣微嘆息道:“你上回不是說你是與都裡的那位葉守捉一起來的麼;這邊出大事了;正待與旅順那位葉守護開戰;你此時到這邊;豈不是自尋死路”
“什麼?”善直聞言一驚:“好端端的;為何要開戰?”
“誰知道呢;貧道猜想;許是你那位葉守捉招募流亡;惱了這邊的貴人”陳宣微嘆道:“卑沙城可不比都裡鎮那小地方;城內外各部人口足有二萬餘;號令周邊;總治積利;兵馬合算;約有五千。你都裡……哦;現在喚作旅順了;口不過八千;兵不過五百;如何能與之相抗”
“卑沙城哪裡有二萬……”
“城中沒有;但城外散居各部、各寨;全部加起來二萬是往少裡說的”陳宣微有些氣急;這和尚此時卻糾纏些這樣的東西。
“那倒是有;積利州一州之地;人口約有八萬;大半在南面。”善直很誠懇地回應道。
若放在中原;這麼大的地方才只有八萬人口;那當真是個人煙稀少的下州。但是這在遼東;八萬人口已經是不錯了;而且這其間還有大量的隱蔽人口散居於山林僻野。全部加起來;積利州應當有十萬人。
因為安東都護內遷的緣故;如今大唐在積利州沒有有效的管轄;卑沙城勢力在州中最大;其主泉蓋洪更是自稱積利州刺史——大唐朝廷雖未承認;卻也未否認;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位泉蓋洪乃是葉暢的頂頭上司。
“泉刺史準備發兵攻取旅順;只不過如今還未到時機;他正在召集人手;意欲十一月或十二月再動手;善直;你此時來這裡;正是羊入虎口;若我是你;便趕緊走”
“十一月……十二月?”善直哈哈笑了起來:“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這高句麗人打仗也要翻皇曆看日子麼?老道;你休要被嚇住了;若真要開戰;哪裡會拖到那個時候;更不會給你這道人聽到訊息”
“唉;你這和尚……貧道怎麼會騙你;此事知曉的人不多;我能知道;乃是城中一漢將為我觀中施主;他與我說的”
“果真?”見老道惶急模樣;善直也收斂了笑。
“真得不能再真”
陳宣微的訊息確實是真的;他的訊息來自於卑沙城中的漢將羅九河。善直聽陳宣微介紹了這名漢將之後;有些驚訝:“他既是漢將;如何會得到高句麗人的信任;竟然知道此事?”
“這位羅九河將軍曾祖父;乃是羅藝;羅藝謀逆;為朝廷誅殺;子孫或亦株連;或星散四野。羅九河之祖便逃至遼東;後來高句麗滅國;羅家乘機建了寨子;到今日頗有勢力;乃為高句麗遺民所重。”
善直撓著腦袋;看來果真要打仗了。
他心中還有許多疑惑;一時不能解;比如;他們來的時候那地方叫都裡;如今卻被稱為旅順;又比如說;陳宣微還說葉暢已經完全控制了都裡地方;附近所有寨子都為其所平定。這些事情;完全在善直意料之外;他記得葉暢曾經說過;是花上兩到三年時間站穩腳跟;然後再徐圖其它;怎麼形勢會變得如此快?
“如此則麻煩了;我們的人都入了卑沙城啊。”善直有些懊惱:“要回去;當如何行?”
“徑直向南去旅順是絕無可能;若給卑沙城中知曉你們與那位葉守捉的關係;你們就休想脫身。以貧道所見;你們明日一早出城;自東邊山脊下山;向東南去青泥浦。如今青泥浦還與旅順有往來;到那兒你們改乘船;繞過這山與卑沙城封鎖;走海路入旅順。”
陳宣微對附近情形很瞭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善直雖然也被葉暢逼著讀了些兵書之類;可是都是先面讀後邊忘;故此想不出什麼計策來;只能點頭。
“此事不宜遲;如今日薄西山;你就算回城也來不及了。你在我觀中暫歇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