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謀劃策不少;包括選址、工藝設計;他都起了重要作用。如今他要用水泥;自水泥窯中買一些新出的;並非太大的難事。
讓張休感興趣的;還是正在屋頂上的那些工匠;是如何將一筐筐的磚塊、水泥運上去。
他們並非透過單純的人力背;而是使用了絞盤——使用了滑輪組的絞盤;讓工匠們能非常輕鬆地將數百斤重的東西吊上樓。
旁人或許只是驚奇;張休卻是內行;一看這滑輪組;便訝然道:“莫非……葉郎君乃是墨家傳人?”
說完之後;他就失聲笑了起來;搖了搖頭:這絕不可能。
戰國之時的墨家;早就被歷史所淘汰;便是有些許留傳;也只是在工匠當中。葉暢;詩名動於天下;怎麼可能是墨家之人?
況且;墨家之人;向來儉樸自守;不願逾矩;所謂墨守成規者是也;聽聞這位葉郎君;好奢華;喜遊樂;哪裡有半點象墨家了。
不過;這個發現;讓張休對與葉暢的相見更為期待:或許也唯有這般博學之士;才能解他心中無數之惑吧。
“此處便是學堂;我家主人以毛竹為筋骨;以磚石為肌肉;以水泥石灰為膚腠;建成之後;可容十餘位先生和百餘名弟子。”烏骨力見他駐足;便又解釋道:“莫看如今還不曾見好;我家主人說了;等建好之後;便是國子寺也比不上”
張休點了點頭;並不覺得葉暢在吹牛。
國子寺裡當然不是沒有人才;只不過要比算學;只怕那些學生還比不過他張休。他都要來此向葉暢請教學問;那些學生……
烏骨力引著他繼續前行;再過去;就是葉暢的宅院了。
自從葉暢開始在臥龍谷建工程以來;幾乎就沒有停過。他的宅院;經過兩次擴建;如今已經初具規模。只不過因為那時沒有水泥的緣故;所以他的宅院仍然是傳統材料建成;按著他的喜好;在外用石灰塗了白牆。
遠遠一望;白如雪的院牆;掩映在一片金色的樹葉當中;甚是清爽可人。
張休忍不住吸了口氣;鼻端似乎都有那些楓葉的香味。
臥龍谷中原本就有不少野生楓樹;葉暢注意保護;這些楓樹到了秋時;便開始變黃;再過段時間;就可以看到如火一般的紅葉了。
不過張休緊接著意識到;那香味並不屬於楓葉;而是桂花的香味。
葉暢移了幾株桂樹來到自己的宅院之旁;沒想到今年就開了花;香氣撲鼻;遠處只有淡淡的;但走到近來;便沁人肺腑。
就在桂樹之下;一個光著上身的莽和尚;露著胸毛;大笑著拿棍棒敲打一群少年。那群少年被他趕得四處奔逃;卻不能逾出地上的石灰白圈;因此少不得狼狽地捱上幾下。
張休對這些不感興趣;他只是心中隱隱有些奇怪:以葉暢這山莊的氛圍;當是十分靜謐的;而這群叫鬧著的和尚與少年;實在和這裡的氛圍格格不入。
“郎君在此;請客人於此稍候;待某前去通稟一聲——客人尊姓大名是張休;可曾有字?”
“字子材;鉅鹿人。”
張休沒有名剌;因此只能由烏骨力為他通名。他見這崑崙奴小跑著向院牆那邊過去;到了其中一棵桂花樹下;那桂花樹下正坐著幾個漢子。崑崙奴對著其中一個背對著這邊的行禮;那人訝然回過頭來;張休見著之後;也不禁訝然
很眼熟啊……
葉暢也覺得這個人很有些眼熟;不過一時間想不起來。
他起身後;旁邊的賈貓兒等也跟了過來;這些長安的遊俠兒;身手當然比不上釋善直;因此和尚放棄了對那些少年的訓練;也跟著過來。
一下子十幾個人走過來;讓張休感到極大的壓力。
“尊客便是鉅鹿張公子材;前來應聘算學先生的?”葉暢問道。
“在下正是張子材。”張休行禮:“應聘算學先生——還有向葉郎君請教一些問題。”
“問題?”
“葉郎君可是曾見過水運渾天儀?”
“嗯?”葉暢聽得“水運渾天儀”時怔了怔;這玩意的名字也很熟;應當……是一種天文儀器吧。
張休不待他回應;便自顧自地道:“我觀葉郎君在谷中所制的水車;機械運轉之妙處;與水運渾天儀頗為相類。但是此類機械;有一大患;便是關節處鐵器;易為水所鏽蝕;而後便不能再用。朝中水運渾天儀;便是因此;不得不收入庫中……”
他自顧自說;彷彿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賈貓兒眉頭皺了皺:這廝好生無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