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中。
“這又是聖人所賜?”望著一枚玉如意,張均回頭向張垍問道。
“此為婦翁賜與女婿,非天子賜學士也。”張垍玩笑道。
“前些日子,安祿山在京城中時,贈與你的珍玩,不亞於天子所賜吧。”張均問道。
“乃是二十九孃的壓驚之禮,小弟卻不敢獨擅。”
安祿山進京時途經修武縣,因此正好在修武縣祭仙的二十九貴主蟲娘隨侍驕橫,得罪了安祿山,結果為其所殺。這件事情傳回京城,當真惹起了一陣風波。但最後事情還是被壓了下來,原因之一是安祿山那句“只知天子不知貴主……”還有一些原因,就是張垍之輩了。
安祿山可是沒有少在這些權貴身上使錢,北地的珍珠奇寶,流水介般送了出去,買得這些人一個個交口稱讚。加上如今天子最為倚重的李林甫也閉口不提起事,故此事情竟然就這樣壓制住了。
不過安祿山會做人,託張垍送壓驚禮給二十九娘,只不過送來的禮物中有大半都沒有出現在禮單上。張垍自然會意,笑納了這些不在禮單上的禮物
“宅外王維遣人送信。”他兄弟二人正說話,外頭管家道。
“王維?”張垍略皺著眉:“他遣人送信?”
“賢弟與王摩詰倒是關係不淺啊……”張均意味深長地道。
張垍如今官為中書舍人,主持翰林院事務,李白乃他治下。王維現在官為左補闕,屬門下省,按理說,與張垍關係不大。但一直以來,張垍與王維的關係都頗好。
“總得給玉真長公主面子……況且,當初王十三一曲《桃源行》,唱遍長安城,詩名早盛啊。”
一邊說,張垍一邊開啟信,看到裡面的內容,不由得微笑。
“怎麼了?”
“近來天子有些偏好李太白之文,謫仙人之名,傳遍長安,王維有些坐不住了,說是前些時日見望春樓下景緻,頗有可觀之處,邀我一起前往再看……呵呵,卻沒有說要邀李太白。”
聽得此語,張均也笑了起來。
文人間的爭風,與女人的吃醋一般,便是再有品味的人,一但發生此種情形,也必然會斯文掃地。
“乾脆那日就帶著李太白去,讓王摩詰心急一回。”張均出了一個損主意。
“想倒是想,不過……”
張垍想帶李白去,目的是看這兩位當今詩才最強者的對決,但轉念一想,他又不覺得王維能壓制住李白。
若是王維壓不住李白,那麼李白在長安城中的名聲會更盛。
儘管最初張垍與李白的關係不錯,甚至直到現在,兩人表面上都還維持著比較親密的友誼。但是張垍心中,對李白是有嫉妒的。張垍之父張說,曾有“燕許大手筆”之稱,文章之道,甲於當世。而張垍自己也擅文,故此才能為翰林學士,但是李白入翰林院之後,曾發生過分明是張垍當值,李隆基卻點名李白署文之事。
這讓張垍在內心中對李白同樣產生了嫉妒之情。
“還是不帶他去吧,免得起了爭執,掃了遊興。”張垍沉吟了一會兒,終於道。
他下了決心,便手書了一信,讓王維派來的家人帶回去。那邊王縉等得象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比起王維,他有急智得多,待得了準信,他忍不住一撫掌:“成了!”
“什麼成了?”王維有些狐疑地看著他。
王縉笑著道:“自然就是出遊之事成了……春明門外避暑納涼,亦是長安城中一快事!”
王維盯著他好一會兒,張了張嘴,卻沒說出什麼話來。
他自己好釋教,雖然現在任官於朝,實際上卻是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大多時候,都是隱居於長安城外,現在在長安城中,也是寄住在王縉的宅邸裡。他們兄弟倆年紀相差不大,一個年頭一個年尾,而且這個弟弟向來有主見能決斷,王維知道,自己就算追問,只怕也問不出什麼來。
明日出遊時,注意一些就……
他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第一卷誰乘星槎破虛空 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
這又是一個極熱的夏日,有傘蓋、有打扇,但是張垍還是覺得熱。他突然有些後悔,不該應王維之約的。
但是既然有約,不來就不好了。
車駕出了春明門,在此便與王維兄弟會合,然後帶著一眾隨從,浩浩蕩蕩,向著東邊而去。
不一會兒,就看到綠樹如雲,好一片清涼之景。
這讓張垍覺得,到此來避暑納涼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