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要重拾舊歡;嗚嗚……”
此時的楊玉環;就與一個普通女子沒有什麼兩樣;一心都是哀怨;除了哭和發脾氣外;根本冷靜不下來。
“娘娘;若是聖人真怪罪於你;只怕等著你的是冷宮;而不是回孃家了。”葉暢很直接地說道。
一聽他提到冷宮;楊玉環顫了一下;不再哭了。
對於宮中女子來說;特別是對楊玉環這般飽受寵愛的女子來說;冷宮是比地獄還可怕的地方。
“聖人之意;也就是請娘娘先回家;讓娘娘家人勸解。平常人家中;夫妻也難免有吵架拌嘴的;這點兒小吵小鬧;算得了什麼大事?”葉暢又道:“但是;聖人耐心亦非無限;娘娘若是不能體會到聖人的好意……”
“我不管他什麼好意;為何他要護著那個毒婦?”楊玉環聽到這裡;又怒了起來;不過這個怒;聲音就明顯小了。
“娘娘;說起此事;臣倒是要為娘娘道賀。”
“你又要花言巧語”
“非是臣花言巧語;臣想著了一件事情;一個故事。”
“哼”
楊玉環猶自生氣的模樣;葉暢也不待她允許;便說起西漢時宣帝之舊事。宣帝起於微末;原本連普通宗室都不如;年長而無妻;後來娶了許氏;夫妻二人同甘共苦。但漢武帝死後;被迎立為君的昌邑王無道;宣帝幸運地繼位;但權臣霍光之妻有意讓自己的女兒嫁與宣帝;乃暗示群臣建議宣帝另立皇后;宣帝卻下旨尋找當初窮困之時的佩劍;從而出來一個故劍情深的典故。
葉暢說完這個故事之後;楊玉環已經不再哭了;他知道女子總是容易被美好的愛情故事所打動的;乘機便又道:“所謂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娘娘雖是國色天香;可天下佳麗何止千萬;個個都想著取娘娘而代之聖人不責罰梅妃;那是因為聖人念舊。娘娘得聖人厚愛;更遠勝於梅妃當初;聖人又如此念舊;臣當為娘娘賀”
“你們這些男人;一個個便知花言巧語;黑的你們能說成白的;白的又能說成黑的”楊玉環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又道:“總之我是不聽;不信”
葉暢悄然一笑;楊玉環口中說不聽不信;實際卻已經信了大半。而且;她需要的只是一個臺階罷了。想了想;葉暢又道:“我空口無憑;娘娘自是不信的;但是三日之內;聖人必會再請娘娘還宮。”
“若真如此……哼;不懲戒那個賤人;我也不回宮”
說到此處;雖然還是氣話;終究是氣勢弱了起來。葉暢便又安慰了幾句;然後便要退出;那楊玉環卻不放他走:“葉十一;你先休走;我要問你;那鏡子……傲來國是否還有?”
“有;娘娘只管放心;傲來國的鏡子雖是不多;卻總有些;臣只等風向合適之時;便會再度啟航;探尋海外仙島;到時途經傲來國;定然為娘娘帶來更好的鏡子。”
總算應付了楊玉環;出了門之後;葉暢長長舒了口氣;楊玉環召他來的用意;不在她話語中;但葉暢已經明白了。
要他透過自己的渠道;緩和她與李隆基的關係;自然;能讓李隆基接她回宮那是最好的。方才葉暢的那些勸說;只是楊玉環退讓的臺階罷了。
他才嘆氣;那邊就聽得女人竊竊私語:“這麼久?”
“看來這位葉郎君不僅年輕力壯龍精虎猛;也有老牛的耐力啊……”
“正是;正是;娘娘現在;應當已經不怒了吧?”
“這麼久;自然是不怒了”
正是楊家三姐妹;她們的竊竊私語;讓葉暢冷汗再度出來;狠狠瞪了這三人一眼;換來的卻是三個媚意十足的白眼。葉暢唯有唉聲嘆氣:若是李適之的兒子給他惹禍;那麼楊家這三姐妹;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後來楊玉環悲劇的原因啊。
“娘娘召你們進去。”葉暢不願意在這三姐妹火辣辣的目光下待著;便騙她們道。
倒也不是騙人;現在楊玉環情緒穩定下來;這三姐妹進去陪她說說話;更有助於幫她排遣煩惱。
“葉賢弟;辛苦辛苦;你身體不要緊吧…”才打發走楊氏三姐妹;那邊楊釗迎了上來。
葉暢又瞪了他一眼:這裡還有個禍害根源。
方才來看;楊玉環不過是小女人罷了;有些小性子;喜歡爭風吃醋;這些可都不是什麼大過。而且她深居宮中;少與外界有聯絡;若不是她一家子奇葩;怎麼會有白綾賜死的下場。
“有一件事情;你須替我辦了”他向楊釗伸出一根指頭。
楊釗看著那根指頭;暗暗佩服:持續這麼久;竟然還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