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一族只能支援到高句麗,而無法給鮮卑絲毫幫力。
在夫餘的東北是婁挹,婁挹族長見凌雲興兵太多,為求自保,一時間按兵不動觀察戰局。
而夫餘與高句麗的聯軍依然無法抵擋住太史慈的進攻,太史慈率領大軍長驅之入,佔領了高句麗的大片領土。
最先支撐不住的是鮮卑族,面隊二十萬大軍的進攻,鮮卑的單于渾身湧起一陣無力感。
剛讓他恐懼的是,這些只是凌雲的一部分兵馬,即便他打敗了這二十萬人,自己一族肯定會傷亡慘重。更別說如何面對凌雲接下來的進攻了。
形式所迫,鮮卑的單于終於認輸服軟,向馬超求和。
求和書最終送到了凌雲手中,凌雲出兵只是想統一北邊邊境,讓國都範圍內沒有任何威脅。並沒有要滅掉鮮卑的想法。至於各民族之間的爭鬥由來已久,也說不上誰對誰錯。
接到求和書後,凌雲派去特使,與鮮卑單于簽定終身協議,從此鮮卑聽命於凌雲,為大漢屬族,其地位於鮮卑相同。
至於先前被奪的土地和牛羊,凌雲自然不會歸還,哪有吃到嘴裡的東西再吐出去的道理。
凌雲也並沒就相信這一紙協議,能否實行下去,還要看自己的綜合勢力,沒有實力,什麼協議都不過是廢紙一張。
第二百三十六章 以夷制夷
第二百三十六章 以夷制夷
鮮卑一族的歸屬,令外族勢力削弱了一些,更主要是對其他尚在與凌雲做戰的外族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這些外族都是從很遙遠,無法考證的年代繁衍生息下來。歷經無數次生死存亡的挑戰,逐步展壯大,最終站穩了數字的領土。一族的展史,也就是一族的奮鬥史,只是他們在歷史的某一點上是勝利者。
還有許多其他民族,在一代代的生存考驗中被吞併、被同化、被融合,成為別的民族的一部分。為了展壯大,他們才要進行掠奪,進行擴張,他們需要財富,需要人口,所以積弱的大漢成為了主要掠奪的物件。
然而風雲突變,大漢的天下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凌雲的快崛起,讓這些外族還沒從以往的習慣性思維中改變。但他們此時卻真正感受到了凌雲的強大。
鮮卑歸降之後,塌頓完成了他任務,帶著兵馬和大批戰利品返回烏桓的領地。此時的塌頓心中萬分慶幸,他做為第一歸降凌雲的外族,頂著族內莫大的壓力,遭到了大批族人的反對。
但他頂著巨大的壓力,為了全族的未來,堅持了的決定。
現在鮮卑在大敗之後也走了這條路,可以說鮮卑是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之後才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果烏桓不在他的堅持之下率先投靠凌雲,塌頓,烏桓將面臨著與鮮卑一樣的下場。
塌頓帶著豐厚的回報,返回了烏桓,總算對的族人有了一個交待。對於凌雲沒有讓他繼續參與對其他外族的進攻,塌頓心中還是頗為感激。
不但是塌頓,在平定鮮卑之後,馬也帶著西涼軍踏上返回涼州的路上。但馬這次卻帶著凌雲新的命令。
凌雲令他與馬騰、韓遂一道收復羌族。對於這道軍令,馬有些為難,但他只得接下等待與馬騰、韓遂商量。
馬騰在西涼得勢之後,向來與羌族交好,而且在進攻凌雲時,羌族還出動了十萬大軍。一方面是因為馬騰勢力很大,另一方面卻因為馬騰也有著羌族的血統。
馬騰的父親馬平原來在大漢任職,乃是天水縣尉,後來被官職被罷免,最終流落到隴西之地。雖然馬平為大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但到此時,馬家已經衰落。隴西乃羌族和漢人雜居之地,馬平窮困潦倒,遂娶了一羌族的女子為妻。後來生下馬騰。
馬騰與韓遂起事之時,羌族出兵相助,經歷多次曲折,馬騰總算在西涼穩住了陣腳。但隨著凌雲的崛起,這一平衡再次被打破。
馬對能否收服羌族心裡沒底,但他,如果這邊不能和平解決羌族之事,凌雲早晚會派軍來攻。
因而在馬的內心深處,亦希望能使羌族順利歸屬凌雲。
馬迴歸西涼,凌雲令新歸降的鮮卑族出兵相助太史慈攻打高句麗與夫餘的聯軍。
鮮卑單于新敗,族內的兵力受到很大的損傷,但對凌雲的命令不敢不從。雖然馬和烏桓撤軍,但他,凌雲若想把這兩股力量重新調,只是一句話的事。
當聽到凌雲允諾,攻取高句麗所得戰利品,可按出兵人數進行分配之時,鮮卑單于對出兵之事變得主動起來。
幾乎調集全族力量向昔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