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搜狐百萬點選率的小說並不多,我記得只有三部:《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重慶,孤男寡女》還有一部就是韋一這本《利慾門》的部分文字,那時的名字叫《刀刃上的舞蹈》。
《刀刃上的舞蹈》字數不多,點選與回覆卻多得超乎尋常,特別是在寫到葉子與阿輝因為韋一的無心傷害而同時死去那章。在網上引起熱議,上百個跟帖要他懺悔,也有上百跟帖讓逼他懺悔的人有種就報上地址來,他們要是不去找他麻煩就不配給韋一當讀者。很顯然支援說這些話的都是些江湖男兒,韋一寫出了他們最深切的感受與最脆弱的掙扎,自然也得到了他們的追捧。他們平常不看書,看到這書的一部分後,相互傳閱。他們對韋一說,兄弟,我們總算看到一本屬於我們的小說。
韋一在帖子回覆那些要他懺悔的人說:我不會去懺悔,事情在發生後再去懺悔是於事無補的。其實有時候要阻止某種奇怪事件的發生並不是我們的力量所能及的,它彷彿是神的旨意,就如地震的發生,汽車的相撞。他對我說,我當然會有悔意,但是拒絕任何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逼我懺悔。隨後,小說標題被我改成《利慾門》進行重點推薦,幾天內此書點選率突破千萬,這也是搜狐第一部點選率突破千萬的小說,新浪、天涯、紅袖等紛紛頭條推薦,轉載無數。網上突破兩千多萬。在很多網站都拿下月點選第一,搜狐剛開讀書頻道時,《利慾門》又霸佔著總點選第一名三個月。期間大概接受了四家電視臺,十多家報紙、雜誌的專訪,被媒體稱為“80後混混”,“當前網路上最大的黑馬”。
本書涉及面廣,閱歷豐富,細微情感變化讓人覺得真實,觸動人心。我推薦這小說時用了兩個副標題說這是一部“令你大開眼界的奇趣之旅”,事實上確實如此。如果把這本書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分開來看,就類似於臺灣作家三毛的遊記,總有新發現,新視野,新感觸。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他判斷一本好書的標準是,隨手翻開書中任何一頁都能看下去的書。按他這個說法,對我來說,韋一這本書不失為一本好書。
後來我想到了一個更確切的:“一部超出你想象的男人江湖,一本令你潸然淚下的情愛讀本”。
老一輩評論家常說80後缺乏體驗與生活閱歷,題材重複,不是早戀就是墮胎。這些問題在韋一身上是不存在的。他經歷體驗可以比拼於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骨子裡卻有80後人的激情張揚。畢竟他出身於那個時代,成長於那個時代,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時代烙印。
可當時,韋一隻寫到六萬字就不寫了,因為他怕他那篇以自身經歷為題材的小說,他女朋友看了胡思亂想,影響他們的幸福。
2007年,我無意中在書攤上看到了韋一那書的盜版書,打著*加涉黑的圖書封面,盜版書商也只能是這種水平了。結局為槍手所作,薄薄一本,匆忙結尾,標價二十二元,十元就能買到,內蒙古出版社。韋一說他其他朋友也發現總共有三個版本,有的版本打著的是情感牌,比我看到的那個盜版書商有品位多了。結局與我看到的不盡相同。
事隔幾年韋一給我發來新文,韋一說這是本他“沉澱多年終於決定將它寫完的代表作”。我花了兩天時間將它看完,這是本我看過為數不多的、讓我一個三十多歲大男人感動、悲傷、惆悵的小說之一。
在2005年的一期的《書業觀察》上,就有被提到過,韋一的《利慾門》主要價值不僅僅是來源於小說內容上的新視野,還有他作為一個特殊的個體對生活、命運的抵抗、思考,也同樣令人震驚——為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人生存實態參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照我來看,韋一筆下的人物並不是“特殊個體”,而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出生的沉默的大多數,他們因為沒有話語權與話語權微弱,所以被認為是極少數。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本書讀懂當代中國三十年:利慾門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特殊生存資料與
日記範本——《利慾門》
文/何小東(報社記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建國六十年。很高興看到韋一的《利慾門》,這相當於是來自社會“沉默大多是數”的生存實錄報告,作者從側面反映了這二三十年的社會變革對一些小人物的影響。這和記者調查記錄是有所不同的,記者只是間接經歷者,大多聽從第三方所說,還有一個也是主要的,記者在反映一些“特別的真實”時,往往無法做到“真正的真實”而是“處理後的真實”,主要原因是領導在對一些特殊報告稽核時,會對他個人前途、利益、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