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教科書認為,遊牧民族卓越的軍事技能來源於打獵——陳陣已在心裡否定了這種說法。更準確的結論應該是:遊牧民族的卓越軍事才能,來源於草原民族與草原狼群長期、殘酷和從不間斷的生存戰爭。遊牧民族與狼群的戰爭,是勢均力敵的持久戰,持續了幾萬年。在這持久戰爭中,人與狼幾乎實踐了後來軍事學裡面的所有基本原則和信條,例如:知己知彼。兵貴神速。兵不厭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備不懈,聲東擊西。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化整為零,隱避精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等。狼雖幾乎遍佈全球,但沒有農業文明地區深溝高壘、大牆古堡的蒙古草原,卻是狼群的主要聚集地,也是人類與狼群長期鬥智鬥勇的主戰場。
陳陣順著這條思路繼續前行,他覺得自己似乎正站在一個通往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隧道入口。在蒙古高原,人與狼日日戰,夜夜戰,隨時一小戰,不時一大戰。人群與狼群戰爭實踐的頻繁程度,大大超過世界上所有農業文明國家的人狼戰爭和人與人戰爭。甚至也超過人狼主戰場外的其他西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頻率。再加上游牧民族長期殘酷的部落戰爭、民族戰爭和侵略戰爭,使他們的戰爭才華不斷得到強化和提高。因此,蒙古草原民族,絕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農業民族和其他遊牧民族,更善戰、更懂戰、更具有先天的軍事優勢。從周、春秋戰國、秦漢唐宋的歷史來看,那些在人口和國力上佔絕對優勢的農業文明大國,卻經常被蒙古高原的遊牧小民族打得山河破碎,喪權辱國。到宋末以後,乾脆就被成吉思汗蒙族入主中原近一個世紀。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是遊牧民族建立的。農耕的漢族沒有卓越的軍事狼教官、沒有狼陪練不間斷的嚴格訓練,古代漢人雖有孫子兵法也只是紙上談兵,更何況“狼子兵法”,本是孫子兵法的源頭之一。
陳陣好像找到了幾千年來,華夏民族死於北方外患千萬冤魂的淵源,也好像找到了幾千年修築長城、耗空了中國曆朝歷代國庫銀兩的債主。他覺得思緒豁然開朗,同時卻深深地感到沉重與頹喪。世界萬物因果關係主宰著人的歷史和命運。一個民族的保家衛國的軍事才能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如果蒙古草原沒有狼,世界和中國是否會是另一個樣子?
人們忽然嚷嚷著向遠處快跑,陳陣從迷茫中驚醒,也騎上馬奔過去。
兩頭死狼被挖了出來,這是狼群把馬群逼進大泡子的一部分代價。陳陣走近一頭狼,巴圖和沙茨楞正在給一條狼掃雪,一邊在給人們講解狼的自殺剖腹戰。雪地上的這條狼比較苗條,顯然是一條母狼。下半身已經被馬蹄踢爛,但還可以看見幾個鼓脹的Ru房,流出的|乳汁和血液,混合成一粒粒粉紅色的冰珠子。
畢利格老人說:真可憐啊,這條母狼的一窩崽子準保讓人給掏了,這些母狼就叫來了一大群狼替它們報仇,它自個兒也不想活了。在草原上,做什麼事都別做絕,兔子急了還咬狼呢,母狼急了能不拼命嗎?
陳陣對幾個知青說:史書上記載,草原上的母狼最有母性,它們還收養過不少人的小孩呢,匈奴、高車、突厥的祖先就是狼孩,被母狼收養過……
包順貴打斷他說:什麼狼孩不狼孩的!狼是吃人的東西還會收養小孩?整個兒胡說八道。人和狼你死我活,就得狠狠地打,斬盡殺絕。掏狼崽是我下的令,從前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掏狼崽活動,確實是減少狼害的好傳統,但是隻減少狼害還不行,必須徹底根除狼害!要把全牧場的狼窩統統掏光!讓狼報復吧,等我把狼殺乾淨了,看狼怎麼報復。現在,我的命令沒有收回,等事故處理完了還要繼續掏。每兩戶必須交一窩狼崽皮,完不成任務的交大狼皮也行,要不就扣工分!
第六章(6)
包順貴在原地給死狼照了幾張像,又讓人把死狼裝車。
人們又走向另一條死狼。陳陣來草原兩年,活狼、死狼、狼皮筒子見過不少,但像腳下這頭狼卻從來沒見過,它的個頭大得近乎於豹子,胸圍甚至比豹子還粗還壯。狼身上的雪被掃盡,露出灰黃厚密的毛,狼脖狼背上一根根黑色粗壯的狼毫狼鬃,從柔軟的黃毛中伸出來,像鋼針一樣尖利挺拔。狼的下半身已被馬蹄踢爛全是血,地上一片血冰。
巴圖推了一下已經凍在地上的狼,沒搬動,他擦了擦汗說:這條狼笨了點,它一定沒咬準,要是咬準的話,憑它這個個頭一下子就能豁開馬肚,自個也能掉下地活命,沒準是哪塊骨頭卡住了它的牙,活該它倒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