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第3/4 頁)
開三級基本功能,或許以後還有其他更多的功能需要關鍵技術的支援。
現在顧不得這些,最關鍵的是先解決這三大關鍵技術的問題。但這三條每一條都是難於登天,幸好孟享還有一點理科底子,多了另一根金手指的幫助。
在圖靈在36年表了相關的基礎理論後,如果使用真空管拼湊一臺電子計算機也不是不可能。加上孟享跨越時空的思路指點,華夏自己現在正搞著。這一條雖然複雜,但無疑是最輕鬆的。
電晶體的出現需要牽扯到半導體,孟享對此一知半解,但模糊的一點理論也能提供一點展方向。但搞科學恰恰是方向最難把握,剩下的只是不斷的探索和實驗,在矽和鎵的框架內,電晶體半導體雖然麻煩,但也不是特別困難。
不過,核彈技術就不僅僅是方向的問題了。
39年莉澤。邁特納和奧托。漢恩現了核裂變。
此時,美國人的曼哈頓計劃已經開始啟動了,德國人的核技術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究中,就連日本人也在開始關注。
美國人的曼哈頓可是彙集了西方優秀的科學家一起搞這個研究,在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上,花了2o億美元,費了三年多的時間才造出了原子彈。德國人費了那麼多功夫都沒有弄出來。要讓此時的華夏來搞,恐怕也是一個遙遙無期。
指望美國人造出來,基地沾光是不可能的。
雖然美國人造出來,基地也算是時空壁壘的開啟。但如果美國人掌握了核彈,還能有華夏的滋潤嗎?孟享也不敢打賭,基地破開時空壁壘就一定能有基地產的核彈。若是那個時候再受到核訛詐,又能如何?東南亞地區繞不開美國人的身影,到時候一些佈置必然會落空。
孟享絕對不會把自己和華夏未來的前途寄託在信譽一直不怎麼樣的美國人身上。要靠自己才更容易掌控全域性。
“搞,一定要自己搞下去。砸鍋賣鐵也要搞出原子彈!”孟享狠道。後世的核彈理論也多有耳聞,比起美國人從頭摸起要更有方向感。基地提供的物質和實驗基礎也避免了在華夏手工業作坊式的工業基礎的無奈。而人才,華夏此時各方面科學家大牛不少,完全可以衝出一條自行研製核彈的路子來。
即使是鈾礦資源,孟享也知道一點,雖然相山、琳縣、下莊等地他不是很清楚,但後世聽聞過的桂林興安縣卻是有華夏最大的一個礦。而且澳大利亞的蘭傑和奧林匹克壩的大致位置還能畫上一個大圈,慢慢的尋找。
即便是有了這些,華夏的核彈研究也可能會落後於美國人,甚至是德國人。不過當年美國人對付德國人的那一招,倒不妨可以先用一下。
基地在手,常規武器中,孟享敢誇口第一。若是沒有核彈,憑藉著基地的慢慢的積累,孟享橫掃全球也不是不可能。但這個優勢很可能會被核彈的非常規武器給打破。如此一來,沒有核彈的出現反而更有利於孟享此時的展。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搞破壞是一定的了。
加上基地升到三級後初步展露出的功能,更是讓孟享決定大搞一番。
基地雖然受到時空技術壁壘的影響還只是半成品,不過孟享的指揮官的等級提升卻是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只要功勳值夠了,孟享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五級基地指揮官。五級是一步大的跨越。
最讓孟享感到高興的就是可以指揮更多克隆兵了。
此時隨著先鋒軍在二年內就急的擴充了起來,部隊內還有很多的不穩定因素,一些老兵受到原有思維的影響,不是一下子就能改過來的。小山頭的冒起更是不斷。若不是克隆兵死死的控制住監察和軍規部門,只怕先鋒軍早就出亂子了。
但也只能做到如此了,畢竟克隆兵只有2萬人,其中海軍、空軍、工程兵之類的加上從事行政部門工作的克隆兵再去一半,剩下的不足一萬人控制上百萬的大軍就很難了。
孟享不敢太放手出擊,就是考慮到後方的不穩定。一旦有些山頭如果在其他人,甚至外國人的挑撥下出亂子,那全盤的計劃可就毀了。他寧願慢一點,一步步的平穩推進。
這一次升級,孟享就是希望可以提升指揮克隆兵隊伍的人數。幸好這個並沒有受到限制,當2o萬可指揮人員的數字迴盪在孟享耳邊的時候,孟享不禁欣喜若狂。
2o萬軍隊,僅僅十比一的統管,就可以輕鬆的控制2oo萬軍隊。如果加上先鋒軍嫡系的不斷增加,和制度化的成熟執行,千萬大軍也不再話下。
只是這其中有一部分需要用到華夏緊缺的一些技術兵種和行政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