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頁)
情涉及的銀兩較多,田大壯,鄭治以及楊強三人又從來沒有和江龍打過交道,不敢擅自做主,總要先來彙報再去施行。
不過接觸了三天,發現江龍很大氣,手放的開,也沒有生過氣,便是不再老是往他的小院這邊跑了。
林雅也是有點忙,因為江龍把銀子全都交給她來管理。
像是前世公司的會計。
那三人要來拿銀子,她得問清楚,記賬,等東西買回來後,還要親自帶著人去檢查核實。
這一天中午,天氣晴朗,江龍練過拳,帶上玉釵寶瓶,以及幾個貼身護衛走出院落,第一次來到了農田邊上。
天氣轉暖,佃農們中除卻幫著砌蓋牛羊豬圈的那些人之外,其餘的人都是在田地裡勞作。
快要播種了,先要耕地。
不過江龍看到佃農們在用人力拉著犁鏵耕地,就是眉頭一皺。
在前世,已經幾乎全部是機械化了,用牛耕地的人家都已經是不多了。
而人力耕地除卻非常辛苦外,人的力量小,也是不能深耕。
只是犁開很淺的一層土。
太深了,人就是拉不動了。
來自現代,又在孤兒院裡種過農田,江龍自然知道深耕好處多,在深耕的過程中,可以翻土,鬆土,混土,碎土,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底墒,疏鬆土壤的下層,使土壤的水部下移,從而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便是說的這個道理。
再有,深耕能增加土壤的透氣xing,從而提高土壤中的有效成份。
三是有利於消除雜草和病蟲害。
四是促進糧食作物的根系發育。
五,可以深層施肥,有利於逐步熟化下層土壤,增加根系吸收範圍。
這麼多好處集中起來,自然就是會增加糧食作物的產量。
江龍帶著一眾人來到田邊,見一個頭發已經花白的老佃農坐在不遠處吸著旱菸杆,便是走了過去。
遠遠見到江龍一行人,老佃農就是趕緊站起身來,神sè拘謹緊張。
“老丈不必緊張。”
江龍輕輕擺了擺手,笑道:“我只是打問些事情。”
老佃農一身麻布衣衫,上邊打滿了補丁,聞言神情稍稍舒緩了一些,恭敬的回道:“小少爺請問,老奴若是知道,定然是不敢隱瞞的。”
“咱們農莊一般都種些什麼糧食作物……”
隨著江龍的詢問,得知這個年代和華夏的古代差不多。
糧食作物有一般有小麥,粟米,水稻,高梁,蕎麥,以及各種豆類。
其中水稻一般只有南方播種,北方適合種水稻的農田較少。
江龍詳細的打問之後,發現大齊似乎還有沒有播種玉米,土豆以及地瓜。
地瓜就是紅薯。
要知道玉米,土豆與地瓜這三樣,是絕對的高產糧食作物啊。
若是能尋到種子,至少可以讓農莊裡的百姓不必再餓肚子。
看了眼老佃農破舊的麻布衣衫,江龍很難想象這麼大年紀的老人是怎麼熬過寒冷的冬天了。
麻布保暖差,而且還透風,冬天走在外邊,只要稍稍刮點風,就像是沒有穿衣服一樣,風能直接吹到身體上。
今年一定要讓佃農們全部富裕起來,不再餓肚子,也要能穿的起棉布衣衫。
江龍心中暗道。
接下來江龍問及產量,才是恍然明白為什麼農莊有這麼多農田,但佃農們為何還是這般的窮困。
小麥的平均畝產居然只有二百五十斤左右。
這還是良田。
次田堪堪能達到二百斤。
沙田就不用說了,除了外行又不聽勸的,沒人敢用沙田去種小麥。
高梁的平均畝產到是要高上一些,但也遠遠比不上現代,一般農莊裡每家每戶都會在次田裡種些高梁,良田種的小麥秋收後賣出去換些錢,自家只是吃高梁米。
高梁米又苦又澀,江龍是絕對吃不下去的。
chun耕過後,就要立即播種了。
江龍此時一番打問,才是想起來一件迫待的事情。
現在才打問尋找哪裡有玉米與土豆,以及地瓜的種子是來不及了。
他想到的是製作土家肥。
前世為什麼糧食的產量會那麼高?
主要原因不就是肥料好麼。
不過化肥製造起來有些個太過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