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消遣過,只是和不同的人們,只是到來與離開的時點不同。
人生總有著相似的軌跡。
能夠意識到人生的每個時刻都處於一定的場景之中,便不是心盲。
能夠意識到此時人生場景與彼時人生場景的區別,便是生命的自覺。 。。
(一)不在瑪吉阿米;就在岡拉梅朵(3)
來這裡,不過是出於那部同名電影的巧合。
不管岡拉梅朵是西藏的一朵花,一幅畫,一首歌,一間酒吧,還是一個女人的名字,那電影都太容易被輕易的解讀,無非囊括四個元素:等待,尋找,愛,錯過。愛是前世今生的一條線索,尋找是存在的一種方式,等待是無妄的寄籍之一,錯過則是永恆不變的結局。
電影的話題並不沉重,也不深刻。不以西藏為背景,有大把這樣題材的故事。好比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抓拍老林的菲林總共不過三分鐘,一個簡單等式:獨孤求敗=慕容嫣+慕容燕,三個名字或者三種身份,不過是藏著同一個受傷的人,也不止四個元素。
Menu在我的本本下面壓了很久。服務生上來催了三次,一次比一次上來的靚仔。
望果節的清晨。望果節是藏族農民的慶豐節日,青稞黃熟時,開鐮收割前在田邊轉圈的活動。這裡是土豆和蔬菜的沙拉。清淡的東西對人體有好處。
Cho。泰式牛肉丸。想起自己鍾愛的Choying Drolma 那柄大碟《cho》,中文叫“斷”。這裡翻成“覺”。佛的東西常常相通。
還有犛牛酸奶。不加糖酸到倒牙的那種。
瀰漫著輕緩的Chanson中,聽見氣吹的聲音。身後肯定有人在護理鏡頭。有人,有很多人都曾經或者正在擁有這聲音。
開著的窗戶可以望見一小段北京東路,望不全來時的路,還有去的路。正對著視窗的是一家叫“味道骨川菜館”的小吃店。吹入微涼的風裡有陽光與灰塵混合後的味道,路上有三輪車叮叮噹噹響個不停,以及各種各樣的氈帽晃來動去。
拉薩,表面盛夏的午後。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甚至可以預感到某種潛藏的迫近。
但是岡拉梅朵的這段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