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番外小團圓之六(第2/4 頁)
年就生下了阿宇,然後五年一個,還是花著生。現在阿年兩子兩女,也運算元孫興旺了。”都不必人誇,她老人家自己就樂的不行。
趙老太太附和,“可不是麼。親家母這回來,就不走了吧?”
“要按我說,哪兒都沒咱們老北京好,我是不想走的。只是,孩子們還得回去上學,再者,國外接了些產業,我不去瞧著也不成。”魏老太太一幅不得不繼續出國的虛假樣兒,夥計們開始上冷碟,魏老太太夾了筷子桂花糖藕,慢慢吃了,贊這菜味兒好,感慨道,“咱們這做長輩的,可不就是這樣,操不完的心。”
“誰說不是哪。”趙老太太殷勤的給親家母倒上黃酒,“我可聽說阿年在國外發了大財。”
“不算大財,但也還成。”魏老太太現下絕不是哭窮的性子,但她素知這婆子的性情,說話就很有保留了,道,“夠吃喝罷了。”
趙老太太眼珠一轉,越發奉承起魏老太太來。
其他年輕一輩的如魏家兄弟趙家兄弟也就是隨意閒聊,倒是趙老二很有興趣的同魏年打聽了許多國外的事,趙姐夫還有時不時把話題扯回魏年他們過幾天的祭祖上去。魏年魏時都是極聰明人,就是先前有幾分不明白,如今心裡也都有數了。
老一輩長一輩的說些國外討生活的事還罷了,畢竟魏年魏銀兩家人瞧著很不錯,尤其魏老太太,洋氣的不得了,親戚故舊的難免想多打聽些,這是正常的。可趙老二家的兒媳婦還去探孩子們的口風就不大好了,瞧著魏宏小,竟是問魏宏家裡房子啥樣車子啥樣。
要說這位女士,真是對魏家的孩子不瞭解,不然,寧可去問大些的魏宇了。無他,雖說魏家孩子學習都挺靈光,但最為出眾的就是魏宏這孩子了。這孩子雖則年紀小,如今也才六歲,可待回國再開學,就是要讀三年級的神童了。尤其,魏神童的性子有些冷淡,大概是這些愚蠢的凡人在神童的眼裡太過聒噪。魏神童精緻的小小面孔打量著一直在她耳朵邊唧咕的女人,板著臉對這女人道,“問別人的工作、存款、房子、汽車,都是不禮貌的話。你不要再跟我說話了。”
也就好在魏宏的聲音不高,這女人有些尷尬,也就不再探魏宏的口風了,怕孩子不知輕重的叫喚起來反是不好。
可當時跟孩子在一桌兒的好幾個媳婦哪,尤其還有趙豐媳婦趙裕媳婦,趙豐媳婦就說了,“三弟妹,你總跟孩子說這個做什麼。來,趕緊嚐嚐這松鼠魚,你不就愛這一口嗎?”
趙裕媳婦也把這位堂弟媳的話岔開。要說趙豐媳婦趙裕媳婦,親事也不能說不好,丈夫都是燕京大學的高材生,當初彼此也是自由戀愛,小夫妻都有工作。婆婆忙著種草莓賺錢兼幫著帶孩子,公公每天也要往自家鋪子裡去,一家六口沒一個閒人,日子自是好過的。尤其婆婆財大氣粗,平時也並不用他們交伙食費,自己掙的錢自己存著,還很鼓勵她們出門工作掙錢。要說就是新式家庭,婆婆這麼大方的也不多見。
倆媳婦唯一有些不適應的就是太婆婆這裡的,公公婆婆雖是長子,為了草莓事業,並沒有住在老宅,而是住在王府倉衚衕租的宅子裡。她們做媳婦的,自然是跟著婆婆一起住。太婆婆這裡就是二房在膝下服侍,要說為老宅的家產,長房並不缺錢,何況長房倆兒子各有正經工作,也不在意鋪子的事。就是倆媳婦,也沒人打鋪子的主意,又不是什麼大不了鋪子。
可就是跟老房二房說不到成塊兒。
其實這也不奇怪,魏金自前些年見家裡二弟(魏年)學了好幾門洋文,然後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就立志讓兒子們唸書出息。這唸書吧,開始可能看不出什麼,可待趙豐趙裕都讀完大學,真的就不一樣了。並不是讀完大學就發了財,而是整個人的眼界就與以往不同。魏家在北京也這些年了,有一些人脈,倆兒子大學畢業出來,燕京大學正經畢業生,文憑很拿得出手,於是,工作都不錯。
有時,人生就是這樣,越往高處走,眼界就越開闊,可供選擇的餘地也就越多。
如趙豐趙裕,小時候家裡可能就想著像父母的婚姻一樣,給娶個門當戶對買賣人家的妻子。可倆孩子大學畢業,都有了不錯的工作,家裡也就得給張羅親事了,魏金夫妻突然發現,兒子挺出息,當然得找個配得上兒子的閨女。其實,這不必家裡說,倆人感情成熟的也不晚,自己找的物件,就是現在的媳婦,也都是大學生,在報社工作。
這年頭,男孩子讀大學還有可能家境貧寒,可女孩子能讀大學的,家境貧寒的是極少。因為但凡家裡略有困難,首先被剝奪的肯定是女子受教育的權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