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2/4 頁)
裝死,然後自己出去亂逛呢。閩靖侯以為,啥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在明湛身上發生。
慎親王望著閩靖侯,內心深處沉沉的嘆了口氣:何謂豎子不足與謀,他算是看明白了。
即便這樣,慎親王依舊不得不先安撫陷入妄想症的閩靖侯,他淡淡道,“如果陛下真的回了帝都,太后是斷不會傳出這樣的訊息來的。”
“閩靖,你還不明白嗎?那對母子是玩弄人心的高手,陛下不在帝都,衛太后都可以輕鬆的掩飾過去。”慎親王道,“衛太后的聰明利害,你應該已經領會過了。“
閩靖侯沒吭氣兒。
慎親王繼續道,“帝都的形勢,我們都明白。而我們明白的東西,沒理由太后不明白。若是陛下當真回來,依這對母子的性情,也只會繼續蟄伏,以待我們這些野心勃勃的,想謀反的人自動跳出去,他們好一網打盡。”
閩靖侯終於明白一些了,猶疑的問,“王叔,那麼說陛下是還沒回來嗎?”
“現在還沒有。”
閩靖侯眼中暗光一閃,已明白慎親王話中之意,“那我們必需趕在陛下回來之前了。”
慎親王淺笑,“閩靖,陛下從未出過帝都城,說什麼回不回來的話呢?”
閩靖侯默契一笑,“是,王叔說的對。只是,聽說內閣建議閉九門搜尋哈木爾的事,太后娘娘並未應允,這可如何是好呢。”
“再添一把火就是。”
217、更新 。。。
當理藩院呈上韃靼國書時;衛太后瞧了瞧;命內閣傳閱。
李平舟道;“哈木爾之事;臣以為,還是早些與韃靼人知道為好。”
衛太后淡淡地;“若是韃靼人不知哈木爾之事,這國書來的也太是時候了。”
“太后之意……”
“命西北備戰。”衛太后道;“國事上,說一千道一萬,也沒什麼大道理好講;不過弱肉強食罷了。如今,皇帝病著,太上皇的下落還不清楚。想來,韃靼人得了信兒,準備著混水摸魚呢。”
“太后娘娘。”歐陽恪憂心忡忡道,“如今陛下龍體尚未康復,平陽侯調離西北,老臣以為,此時不易輕啟戰端。”
內閣其他人紛紛附和。
衛太后眉目平靜,相貌端然,沉聲道,“平陽侯雖調回帝都,甘肅猶有平陽侯世子接掌。世子自幼隨在平陽侯身邊征戰沙場,亦是一員猛將,有何懼之。皇帝病著,還有內閣與邊將,只要糧草充足,將士勇猛,有何可懼?”
“再者,先前韃靼人入關,他們究竟也沒討得什麼便宜,還折了不少人馬,不然當初陳敬忠不會有下嫁公主之意。”明湛敢離開帝都數月,自然有所準備。衛太后條理分明、鞭辟入裡道,“再者,韃靼人國書來的正是時候,他們於大鳳朝之內政,怕是略知一二。若是他們起了興兵之心,不論有沒有哈木爾這回事,仗,怎麼著都能打起來。”
“其三,這道國書,焉知不是陳敬忠的試探之意。若是咱們怯了、退了,韃靼人更不會放過此等良機。”衛太后冷聲道,“話說回來,去年皇帝剛剛登基,韃靼人整飭兵馬,裡應外和,破關而入,兵臨帝都,猶大敗而歸。現在國庫充裕,將士們都是百戰餘生的精兵悍將,更沒什麼好怕的。這國書,只管問罪陳敬忠,哈木爾偷離宮闈,若是回到韃靼,讓陳敬忠再把人送回來。”
輸人不輸陣。
衛太后一介女流,打仗的事她真不大懂。不過,政治上的見識,衛太后並不遜於他人。尤其國與國相交,萬不能露出怯相來,何況是大鳳朝這樣的泱泱大國。
去年,韃靼人大敗出關,如今若再興兵,心裡忐忑難安的應該是剛剛登上汗位的陳敬忠,而不是朝廷。
衛太后的強勢令人刮目相看。
傍晚,歐陽恪與李平舟一道出宮。
李平舟見歐陽恪濃眉雙鎖、滿腹心事的模樣,遂邀請歐陽恪去家中小酌,歐陽恪果然應了。到了李家,擺好酒菜,歐陽恪嘆道,“如今邊靖不寧,朝廷事務繁雜,不瞞李相,我這顆心,沒一日不弔著哪。”
“待陛下清醒,龍體康復,你我也算不負陛下所託。”李平舟為歐陽恪斟了一盞酒遞過去,歐陽恪連連道謝。
明湛有城府,亦有心胸,往日裡對朝廷諸人當真不錯。歐陽恪雙手接過酒盞,道,“我只盼著陛下早日轉醒,主持大局。”今日衛太后對韃靼一番話,倒是令歐陽恪想到明湛執政時的景象。此念一動,歐陽恪跟著心頭一動。
歐陽恪與李平舟皆是多年老臣,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