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三個主體工程,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就根據這裡的情況給刪除了。由於這裡的彎道要比都江堰所處的彎道要大,因此她設計的江心魚嘴分水堤就要比都江堰的魚嘴分水堤要長出百丈。
為了可以引水灌溉,寶瓶口就絕對少不了,正好這裡靠近平原的岸邊有一座小山。葉凌霜就利用這裡依山開挖出寶瓶口,還比當年李冰省事不少,不用開鑿山體。然後再利用平原長期洪水氾濫所自然衝出的假河道,鑿出一條寬約十丈的主“渠”一端和寶瓶口相連,一端往平原內部延伸。主渠再分鑿出各種支渠,這樣整個平原將被水網覆蓋,農田灌溉無憂。
這工程的準備工作只有富可敵國的雷震天才能完成了。商業頭腦極之發達的他,先跑到酈川和神武王東方節談判,願意出資興建水利工程,但條件就是這塊平原以後的物產必須由他支配。東方節一直認為這平原是個累贅,種不了作物還要經常浪費他的錢財去治水,賑災。現在見雷震天自動請纓願意出資治水,心中不禁偷笑,爽快地就答應了他的要求,簽訂了一份九十九年的合約。他心想就讓這傻帽去鼓搗鼓搗,反正他也做不到。自己沒有損失,還可以省下一大筆治水賑災的款項,即便他真做到了,對自己也是個好處。
這也怪不得東方節,任誰都會這麼做。誰會想到在這年代裡還真有人能治水灌溉,把這荒廢的平原盤活起來呢?
自從葉凌霜在三國各搞出一些事情後,多少撼動了三個領導人物的心。大家都產生了避忌,誰也不願意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各自發展才是最好的治國方針。因此前不久三國剛剛簽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老百姓暫時可以安穩下來。也為這項工程的順利興建創造了條件。
雷震天不顧幾乎所有人的勸阻,出巨資,從三個國家裡,總共招募了不下十萬勞工,紅紅火火的就幹了起來。其他人都認為他瘋了,就只有他是雄心萬丈。因為他相信葉凌霜。在這個時空,這個落後的時代,他的這一豪賭也真是天下無敵。
就這樣,葉凌霜一個不小心就做了工程總指揮。有雷震天財力和人力的鼎力支援,工程就順順利利地進行至今。
葉凌霜制定了三班倒的輪班,和一些現代的管理方式,日以繼夜施工,務必要搶在明年汛期之前完成。李冰幹了十多年,她倒好,不勞而獲直接剽竊了方案,各種施工方法也是照搬,連摸索的時間也省略了,不用一年就已經完成。當然,更重要的是有雷震天鉅額資金的支援。
時光飛逝,已經到了第二年的二月。整個水利工程已經快要完成,平原上密佈的渠道也已經完工,只要把寶瓶口的臨時堤壩炸開,平原灌溉系統就可啟動起來。
第八十一章 逍遙江湖
“天門堰”主體工程的完工,讓廣闊荒蕪的平原馬上被水網所覆蓋。彎月形的魚嘴分水壩,把從天門峽谷流出的合江分為了內外兩江。內江是在原來的江岸基礎上再人工挖寬了二十餘丈,令此處的彎道加大,江面更加寬闊。相對於外江而言內江是窄而深。汛期的時候,水流加大,水位上升,滾滾的江水就順著較直且淺而寬的外江流走。而內江的水位由於有寶瓶口,飛沙堰的洩洪調節,水位總能保持一定範圍內,避免了洪澇。枯水期,水位低,流速慢,江水自然注入深而窄的內江形成一個水庫,透過寶瓶口注入平原各處灌溉農田。
這完全是都江堰的翻版。
但葉凌霜更有創新之處,她設計的主渠道一端在寶瓶口,另外一端在平原中彎彎地繞過臨江鎮和另一個江邊城鎮“雙渡鎮後再次匯入合江。”枯水期時下游埠關閉閘門蓄水,汛期之時,如果合江流量實在巨大,就開閘洩洪,變相製造出兩條合江,這樣什麼洪水都不用懼怕了。
從此這一帶變成了富饒的魚米之鄉。興建工程的勞工,很多都留了下來在此安家,而許多遷徙的人也重返故鄉。這裡成為了須彌大陸重要的糧食供給基地。臨江鎮也變成“臨江城”。直到幾千年後,人們仍然無法想象在當時落後的環境下怎麼可能造得出這樣一個先進的水利工程。
幾千年來,天門峽谷外,一座宏偉的廟宇“須彌聖母廟”一直香燭鼎盛。裡面有歷代皇帝和很多文人墨客的題字。廟內最主要供奉的是一座三丈高的金身像。此像是一個長髮垂腰的美麗女子,衣裙飄飄,揹著琵琶,雙手舉著一支簫放在唇上作吹奏狀,腳踏波濤,微笑著望著天門峽谷。銅像之上一塊橫匾,上書四字:“須彌聖母”。傳說當時就是這位“須彌聖母”創造了“天門堰”,給這一帶的合江沿岸人民從此帶來了幸福富庶的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