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飽嘗滄桑,經歷生死的寫照。表現了她愛恨交錯和既嚮往逍遙自在,又懼怕孤獨彷徨的矛盾心態。
此時,還在上漲江水已經漫過了礁石,從葉凌霜赤裸的腳背上流淌而過,遠遠看去,她白色的長紗裙迎風飄蕩,青絲飛舞,足踏波濤,猶如凌波仙子。
“粼粼波光,流水激盪,簫音縈繞,風舞白裳”,好一幅美景。
有詩為證:
銀盤高掛蒼穹上,天門之外碧波盪。
紅唇弄簫聲色絕,唯有佳人葉凌霜。(作者原創)
一曲完盡,葉凌霜人如入定,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曲音之中。
過了很久她才感覺到雙足冰涼,低頭一看,江水已經漫過她的腳背到了腳踝了。
葉凌霜低頭望著腳下的江水,神經不由得跳了一下。只見江水被她的圓潤的雙足阻擋了去勢,速度突然變慢,微微激起了點浪花後,才從她兩腳的腳踝外側和兩腳之間流過。
看了一會兒,葉凌霜本來凝重的表情,慢慢象綻開的桃花一樣展露出了笑容,紅唇一張竟然放聲大笑,直笑得如花枝嬌顫。
慢慢地,她面前的江面波濤開始越來越大,大得升起了白頭浪。
笑聲依然沒有停息,無數的白頭浪慢慢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三丈之高的巨浪。向葉凌霜身前撲來。此時清脆的笑聲突然轉高,巨浪彷彿被一股強大的量向兩邊分開,波濤激盪之中從葉凌霜身側繞流而過。
充滿玄冰真氣的笑聲傳過了江面在平原上空不停迴盪,直震得山野轟隆。
葉凌霜,雙手一揮,身前持續撲來的三丈巨浪繼續升高,轟鳴震天,水花飛濺。她雙足一點,人已經騰空而起,踏著江面波濤帶著她的笑聲向下遊凌波而去。
滔天的巨浪此時象是突然失去了依託,一下子從空中跌落江面,再次引起震天的巨響,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波濤繼續洶湧一番後,一切又恢復如常,除了葉凌霜那還在迴盪的笑聲之外,彷彿剛才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
第八十章 曠世工程
盛夏的八月,天氣非常炎熱,太陽火辣辣的照在大地之上。沒什麼事都最好躲在陰涼之處,不然中暑在所難免。但在臨江鎮附近的天門峽谷外卻是人頭湧湧、人聲鼎沸,吆喝聲絡繹不絕。
只見平原的江岸上滿是人,有的在搬鵝卵石;有的在用大毛竹編織竹籠子;有的在把石頭裝進竹籠子裡;有的把裝滿鵝卵石的籠子往江邊運。還有很多的人正在挖一條寬約十丈的大溝渠,溝渠長長地往平原中部延伸。
江心之上已經堆填出一個長約兩百丈、寬約五十丈的彎月形小洲,不少人還在把一個個裝滿鵝卵石的竹籠子拋到江裡,江邊和江心小洲之間,船隻來往穿梭,都是運送裝滿鵝卵石的籠子的。
離開江邊不遠處還蓋滿了簡易的房子,不少婦女正在生火煮飯,炊煙繚繞。儼然成了一個新興的大城鎮。
江邊的一塊巨石上有一個大棚,兩個女子正在棚裡往著江心指指點點。這兩人正是葉凌霜和卓千千。
原來三個月前,葉凌霜夜探天門,江心一曲後,看見水從自己腳邊繞流的情景,突然腦海中閃出了一箇中國、乃至世界都非常出名的治水案例。那就是位於中國四川的“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葉凌霜開頭的時候,一直想著模仿“葛洲壩”築一個大堤壩把天門封住,來控制水流。但在這個時空,這個年代,哪有什麼鋼筋混凝土,更沒有各種起重運輸裝置,即便封住了,還要保留梯級狀航道,不至於截斷通航。這樣的工程,這樣的難度,在這科學水平落後的年代裡根本無法完成。為此,她一大段時間裡,都為這個問題所纏繞,而無法解開。
但自從那晚,她突然想到,既然不能築壩,不如就採用引水疏導。而引水疏導最出名的成功案例無疑就是,兩千多年前科學不發達時期建成的,“都江堰”。
她為此興奮不已,回去後馬上埋頭苦幹,三天就畫出了,模仿都江堰的“天門堰”水利工程施工圖。
表面上看,好象很簡單,但實際上非也。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江堰和當年李冰父子所修築的已經很不同。現在的都江堰已經滲透了現代的科學在裡面,當初的沒這麼複雜。如果按照現在都江堰的做法,還是沒辦法做出來。幸好她當初曾在書中見過古都江堰的復原圖和構築原理。因此她沿用了都江堰的彎月形魚嘴分水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