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3/4 頁)
,“提升一下此畫意境又有何難?”
道人與農夫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還請公子賜教!”
楊易不再多說,提筆在剛才所畫的畫卷空白處,寫了兩個大字:秋思。
隨後揮筆不停,一首長短句被他寫了出來: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長短句一出,整個畫面的意境登時就是一變,生生向上拔高了不止一籌。
詩句未出之時,畫面上只是清冷孤寂之感,如今這首長短句一出,旅人思鄉之情陡然而起。
颯颯西風之中,騎馬獨行之客,身邊老樹枯藤,眼前小橋野花,又加上零落的幾戶人家,被這長短句全然概括出來。
道人看了良久,忽然嘆道:“其實就算沒有這幅畫,只看這首長短句,便令人眼前不自禁的浮現出詩中場景,有了這首詩,其實這幅畫已然不太重要了!”
其實楊易寫的這長短句乃是前世著名的一首小令,叫做《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代表之作。
只是在大漢王朝並沒有這個曲牌,時人稱這種句子長短不一樣的詩句為長短句,也算是詩歌中的一種。
楊易笑道:“這番題目可算是答對了?”
道人肅容道:“兩位請繼續前行!”
他嘆道:“貧道本就是無理取鬧,早該放行,如今再不放行,恐怕要被天下人所恥笑。”
顧採玉笑道:“道長說的太過誇大,就算是刻意為難,又怎會為天下人所知?”
中年農夫道:“不然!此畫與此詩早晚會流傳天下,成為傳世佳作。日後世人若是探究其來歷,恐怕牛鼻子要成為丑角,為人所笑。”
農夫說到這裡,哈哈大笑:“這倒也算是一件文壇雅事!”
道人怒道:“種地的幸災樂禍,欺人太甚!”
農夫哈哈大笑:“我便是幸災樂禍了,你又能如何?”
兩人竟然有爭吵起來。
楊易見他們如此,搖頭笑道:“告辭!”
第九章種桃
楊易與顧採玉兩人走了一段距離之後,道人與農夫的爭吵聲還隱隱傳了過來。
顧採玉笑道:“這兩個人真有意思,看他們說話,應當是多年好友,但既然是好友,卻又互相爭鬥,不但對罵,甚至還打起架來。”
楊易道:“這才是好朋友!”
聽了楊易這句話,顧採玉瞪起大大的眼睛看向楊易,一臉迷惑,不明其意。
楊易嘆道:“他們兩個有什麼事情都在當面說,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雖然失之粗野,但卻比口蜜腹劍之輩要強多了。”
顧採玉流落江湖好幾年,楊易這句話她卻是懂得,極為贊同的點頭道:“確實是這樣!”
兩人繼續前行。
一片桃林出現在兩人面前。
這桃林面積不小,桃樹之上掛滿了拳頭大小的桃子,紅白相間,襯以綠葉,極為好看。
一陣清風吹過,桃樹微微晃動,上面的桃子隨著桃枝上下搖晃,桃子的香甜氣息即便是隔著老遠,也能聞得到。
顧採玉嘴饞,見到這滿樹紅桃,又聞到桃子香味,頓時口舌生津,叫道:“哈,這麼多桃樹!”
走了幾步之後,又叫道:“哈,這麼多桃子!”
又往前走了幾步之後,顧採又道:“這麼多桃子都沒有要,不吃未免可惜,三哥,咱們摘它幾個嚐嚐鮮如何?”
聽了顧採玉的話,楊易還未回答,便聽到一人說道:“想吃桃子?那得先付桃錢!”
兩人循聲望去,發現聲音從附近的一個茅草菴中傳來。
這茅草菴搭建在桃林靠近小路的附近,又小又矮又被桃林掩映,若是不留心,還未必一眼看得到。
只聽得窸窸窣窣一陣聲音響起,從茅草菴裡鑽出來一位青衫老人來,此人身高不足五尺,亂須灑胸,長髮披肩,一身衣服皺皺巴巴,很是不修邊幅。
他從茅草菴裡鑽出之後,看了看楊易與顧採玉,笑道:“兩位想要吃桃?這倒也容易,只是須得給老夫一點桃錢。”
顧採玉笑道:“桃錢?你這桃子多少錢一斤?”
她伸手從袖中摸出一塊碎銀,輕輕拋向長鬚老人,“這塊銀子應該夠買幾個桃子了罷?”
長鬚老人伸手將碎銀接住,笑道:“小姑娘搞錯了一件事,老夫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