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人到了絕境,本能地就會想法子求生。唯一的求生之路,就是造反,陳勝和吳廣這兩位屯長商量開了:“如今逃亡也是死,舉大計也是死,一樣的死,咱們死國可乎?”
“舉大計”是指造反,“死國”就是為國而死。陳勝、吳廣現在雖是秦朝的黔首,但他們內心仍把自己視為楚國人,反正楚國已亡,鬧騰一把,為國殉死,總算是個痛快的死。
陳勝不愧是人中豪傑,平時在田壟上幹活時的思考,給他帶來了超出一般農民的政治頭腦,他對吳廣說:“天下苦秦久矣。我聽說二世是少子,不應立為太子,當立者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幾次勸諫的緣故,始皇帝才讓他在外帶兵。聽說他無罪,就被二世殺掉了。百姓多數只聽說他的賢明,不知道他已經死了。此外項燕是楚國將軍,數次有功,愛護士卒,楚人對他很憐憫,有的以為他死了,有的以為他逃亡了。現在咱們這支隊伍應該詐稱以扶蘇、項燕為首領,作為天下首倡,響應者一定多。”
陳勝、吳廣打算帶著900名閭里貧民造反,要對抗的是正統的帝國機器,只有舉起一面“義”字大旗,拉出兩位名震天下的賢者,才有可能喚起民眾,點燃乾柴。這些,陳勝都想到了。
兩人定下大原則後,就一塊兒去問算命先生。那算命先生可能也是個牢騷滿腹的人,看出這兩位隊長心存不軌,就給出了一個“足下事皆成,有功”的吉兆來。那時候算卦,是燒龜甲,看裂紋的走向說話,怎麼說、怎麼是。
第三十一章打敗了六國卻打不過老百姓(2)
於是中國史上的第一次全民大起義,就在一位卜者的激勵下拉開了序幕。
卜者還暗示他們說,可以“卜之鬼”,也就是裝神弄鬼,喚起民眾。陳勝、吳廣一點就通,馬上用硃砂在絹帛上寫了三個字“陳勝王”,意思就是“陳勝為王”。然後,把這“丹書”偷偷塞到魚販子賣的魚肚子裡。
戍卒隊伍裡的伙頭兵去市場買了魚回來,剖開魚肚一看:呵!有字!
——陳勝王。
這頓晚飯,900人可就炸開了鍋,大家驚疑不定。吃完飯,陳勝又讓吳廣跑到駐地附近神祠的小樹林中,點亮一盞忽忽悠悠的燈燭,裝作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
戍卒們聽見,面面相覷,更加驚恐。
陳勝故意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第二天,大家看見陳勝,都死死盯著他。陳勝心中有數了,這“狐狸廣播電臺”的輿論宣傳,有效果了。
吳廣平時對手下很愛護,深得人心,於是他決心上演苦肉計,把戍卒們埋藏在心底的怨氣點燃。那時官府派來帶隊的,有兩名正式的軍官,官職叫尉。尉官的官兒不大,但吃喝很講究,常常醉酒。吳廣就趁著尉官醉酒時,故意說自己要逃跑。
戍卒逃跑,尉官就要被治罪。其中一位尉官大怒,當眾拿起竹條子就狠抽吳廣。
百姓沒有向著官員的,眾戍卒果然被激怒,群情洶洶。吳廣趁機奪下尉官的劍,一劍把尉官刺死。
陳勝也沒閒著,緊接著就殺死了另一名尉官。
然後,陳勝把戍卒們召集起來說:“各位遇到下雨,都已誤期,誤期就當斬。就算是不被斬,去戍邊而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咱們是壯士,不死則已,死就應該出個大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算是中國最早的人權宣言了。
戍卒們正愁得不行,這話算是說到他們心裡去了,於是齊聲說:“願意從命!”
接下來,就是一套莊嚴的儀式,全體脫下右臂膀的衣服(右袒),設壇盟誓,拿都尉的頭顱做祭品,詐稱受了扶蘇與項燕的命令,起事了!
陳勝終於實現他的鴻鵠之志。他自立為將軍,任命吳廣為都尉,宣佈建國,國號為“大楚”。國王的職位虛懸,給人印象是,將來不是扶蘇來做,就是項燕來做。
一幫還沒有上崗的戍卒,怎麼造反?他們沒有弓箭、沒有刀槍劍戟,就拿了鋤頭、白木棍做武器。沒有後勤保障,就“望屋而食”,看見有村子就進去吃飯。
裝備雖然簡單,但造反隊伍因為得人心,進展非常順利,輕鬆就攻下了大澤鄉,緊接著就攻下了當地的縣城——蘄縣(今屬安徽宿州)。
在此之前,造反者只是一些藏在山澤的小幫夥,現在陳勝的隊伍一傢伙就拿下了一個縣城,轟動當然不小。一路挺進,加入者也就甚眾,反正老老實實地活也活不好了。
佔領了蘄縣之後,陳勝做了分兵部署,一小部分向東,而他自己率大部分義軍向西,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