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不能脫離現實,脫離自身生長環境,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全面脫鉤——世人之所以對暴發戶有著種種整齊劃一的誤解,全都要怪中國的媒體人。
這些人,也不知是受了什麼影響,居然不學無術到了這般地步,語文課本都沒讀通透就忙著要提筆紀實,該到下筆的時候,又無奈腹中空空,觀察力低下,想象力貧乏,只能人云亦云地跟著小學生用什麼“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高貴典雅”,十二國經典建築讓他們一寫全是一個德行,都跟三星級酒店似的,實在是害人不淺。
幸而受旅遊紀實片的影響,近年,他們開始學著使用“意式奢華”,“地中海情調”,“巴洛克風格”之類的表述,可也時不常就要鬧點兒出來笑話娛樂大眾,比如“具有法國皇家風情的巴洛克式TOWN HOUSE,享受奢華,彰顯地位”,再比如“優雅大方的地中海式裝修風格,將在寒冷的冬季為您帶來無盡溫暖”。。。前者恨不能與整個歐洲大陸為敵,後者乾脆就不打算讓地中海沿岸十九國好過了。一時熱鬧起來,連到師宇翰這種沒讀過幾年正經書,不大弄得清文藝復興起源,更搞不懂皇家風情為何物的土暴發也忍不住跳出來咆哮:“我去他媽的意式奢華!軟木夾板做的東西還奢華個屁!幾十幾百萬買堆柴禾破布,敗家!”
不消多說,師宇翰的論調是很能代表中國暴發戶集體觀點的。中國老一代的暴發戶——熱愛跟風的那群另當別論——是很注重材質與氣魄的,就是當家的本人再喜歡這個風那個風,到頭來其實還得把自己的屋子擺弄成中南海風。
哦,也許很多人弄不清啥叫中南海風,可是沒關係,古老的哲人義務科普一下。所謂中南海風,便是專撿世間好材料,像搭積木一樣將個四敞八開的屋子拼湊成趣,原則是什麼稀少用什麼,什麼昂貴用什麼,斷不能讓人指出這個櫃子底背用了三合板,那個沙發撐角用了橡膠木,只要觸目可及都是令人乍舌的御用品,那就是好樣的。至於這般的精髓那種的底蘊,必須統統拋棄,真正的暴發戶不需要這些東西,一如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料子好才是真的好,因為只有它,是可以傳子傳孫的——不過也有前提,這指的是養兒育女的本屋。外宅,便全得仰仗二三四五六奶的品味了。
例如師宇翰這間本屋,乍看就跟《笑看風雲》裡鄭少秋那屋子似的,中西合璧,不倫不類。可仔細一瞧,又能隱隱瞧出點兒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味道。饒是汪顧這等對奢侈品如數家珍的拜金精英,也從沒在現實世界裡見過這麼大片的漢白玉地板,這麼大幅的水晶石拼花,這麼大隻的絳紅花崗岩石柱。嘖嘖嘖,柱墩子上那些黃燦燦的東西,真的是金子吧?
趁師宇翰去上廁所的空當,汪顧偷偷對師燁裳說:“原來你的審美哲學都是跟你爸學來的呀。真像呢。只是你比他陰沉些,都是黃啊黑的,”說著,汪顧伸手指向大廳地板中央的六乘六米七彩拼花,“瞧你爸多活潑。大紅大綠,熱鬧。”
師燁裳抬著眼皮環視四下,沒看出熱鬧,也沒瞧出不好,可她聽得出汪顧是在笑她老古董,於是兜頭罩臉地頂了回去,“貧農佃戶骨子裡的東西,天生就崇拜地主和皇帝,不用學。總比他那別院強,美式田園風,亂七八糟一堆花布,白不拉碴幾根木頭,與其這樣矯情的創新,我還是古董著吧。”
汪顧嘿嘿撓頭,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她想好在不是她替師燁裳搞裝修。因為她喜歡美式田園風呢。。。雖然她情之所鍾,並非白木花布的農婦小屋,而是裝飾線條粗獷,歷史感濃郁的莊園主戶型,但很明顯,師燁裳會認為那種東西“矯情”——都是開發商七拼八湊弄出來騙錢的。傻子才上當。
就在汪顧屏息凝神地繼續欣賞岳父的品味時,她岳父笑容滿面地甩著一手水珠從廁所裡出來了,“小裳啊,怎麼不吃瓜子?今年的瓜子好呢,又肥又香,旱有旱的好處。來來來。爸給你抓一把嚐嚐。”師宇翰俯身掠過半張茶几,為師燁裳抓來一把果然肥碩的南瓜子,愛女之情一覽無餘之下,足可見得他是刻意把汪顧當成了隱形。
師燁裳拿起面前茶杯,小啜一口,倒是半點也不跟他客氣,“爸爸,我又不喜歡吃瓜子。”手一撥,瓜子全到了汪顧面前,“還是讓汪顧吃吧。”
汪顧也不愛吃這類帶殼的東西,但她得了好處,自然要說謝謝。問題是她該謝誰呢?是師宇翰,還是師燁裳?汪顧抬起眉來,偷偷瞄一眼師宇翰,只見老先生正橫眉倒豎地瞪在她那捏著一顆瓜子的爪子上,立時噤若寒蟬,僅有臉上還勉強維持著笑靨如花的模樣。一滴冷汗自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