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魏徵只是抿了抿酒,他在任何場合都不會過量。他認為喝酒在於適意,只要感覺到愉快就行,比如現在的情景,群臣同樂,喝酒的本身就是享受。而程咬金、尉遲敬德、李道宗、侯君集等一干武將則不同,他們大碗喝著酒,大口吃著肉。他們多年浴血奮戰,常常是朝不慮夕,養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放氣概。
李世民又一次舉杯示意,全場一片肅靜。他望了望眾人,微笑著說:“各位愛卿隨朕多年,出生入死,功勞甚偉。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大唐的江也就由朕與諸位愛卿共享。”說完一飲而盡。
氣氛一下熱烈起來,眾人飲著酒,觀賞著歌舞,還不時議論著當年征戰時的趣事。
尉遲敬德聽了李世民一席話,對坐於他上座的魏徵有些不滿起來。他素來不喜文士,況且自以為戰功遠蓋他人之上,況且又多次救當今皇上出險境,怎麼能容忍連刀槍都扛不動的魏徵坐在他的上首?他黑著臉猛喝起來,後來終於忍不住用胳膊肘碰了碰魏徵,向:“今天的席位,始陛下安排的麼?”
魏徵聚精會神地觀賞著歌舞,被他一問,並不在意地回答:“陛下並無安排。”
“既然隨意而坐,你憑什麼坐在我的上首?我浴血奮戰,征戰疆場,你又躲在何處?”尉遲敬德已有了幾分醉意。
看見他動了肝火,魏徵感到莫名其妙,但又不便說什麼。
緊挨尉遲敬德下首的李道宗有些看不過去,好意勸道:“尉遲將軍,魏大人敢於直言進諫,多有大功,你就坐在這兒,觀看歌舞吧!”
尉遲敬德一聽,扭頭瞪眼大罵道:“李道宗,你這阿諛奉承之徒,也敢教訓本將?”
這一罵,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李道宗皺緊眉頭,也有些惱意,心想我是好心勸你,卻挨你的臭罵,但仍強忍著,勸道:
“尉遲將軍多次救駕,玄武門之變更居首功。但功勞越大,越要戒驕戒躁,虛懷若谷。今天陛下高興,大宴群臣,將軍如此行為,豈不掃興!”
尉遲敬德一聽,當即暴跳如雷:“功勞大,難道反要坐在功勞小的下面?你說掃興,今天就讓你先掃興!”話音剛落,就揮拳打去。李道宗猝不及防,被**在地。
群臣一時慌了,不知所措。
李世民臉色鐵青,站了起來:“放肆!”
尉遲敬德也意識到闖了禍,呆呆地立著。魏徒見狀,急忙求情:“陛下息怒,尉遲將軍喝多了酒,不慎失言,望陛下開恩。”
群臣也紛紛為其求情。這時,尉遲敬德酒意全消,頭上竟然滲出了冷汗。
李世民對大家說:“眾位愛卿請自娛自樂。”然後對尉遲敬德說:“你隨朕來。”
二人來到慶善宮書房,尉遲敬德“撲通”一聲跪了下去。李世民扶起他,語重心長地說:“朕讀漢史,對漢高祖誅殺功臣很不以為然,所以總想與你們這些功臣共享富貴,延至子孫。但你身居高位,卻數次觸法,一點兒也不知收斂。這使我明白了當年韓信、彭越被殺,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錯。治國之道,只有賞和罰兩種辦法。你過去有功,朕賞了你;你如有罪,朕也不能不罰。特殊的恩情是有限度的,你以後若再不謹慎,只怕悔之無及!”說到最後,李世民竟有幾分動情。
“臣知罪,”尉遲敬德再跪下去,“臣絕不再犯……”
李世民扶他起來,說:“今後一定要善自為之。去飲酒吧!”
望著尉遲敬德的背影,李世民陷入沉思。隨著大唐的安定和日趨繁榮,自己越來越依賴魏徵、房玄齡等文臣,而征戰多年的武將,哪一位都有赫赫之功。但過多依賴文臣,就必然有些冷落他們,難免會發生此類不愉快的事。敬德醉酒鬧事,也許是早已積怨。看來,今後還得多加註意與他們的關係才是。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0 回覆此發言
274 回覆:【轉貼】唐劇原版小說(長)
第四十五章
退位多年的李淵年已古稀。他整日呆在大安宮內,對外界的事不聞不問,只是由竇姨娘陪伴著下棋、散步、觀賞歌舞,日子過得還算舒暢。李世民抽空也去大安宮探望請安。
這天,李淵與竇姨娘又在對弈。下了一半,李淵棄子投降。竇姨娘奇怪地問:“才下了一半,太皇怎麼就棄子認輸了?”
李淵話中有話地說:“雖然只有一半,可是大勢已去了啊!”
竇姨娘仔細地望著李淵,看他無精打采,氣色不佳,便不無擔心地說:“最近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