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摔,打斷她的話,厲聲道:“麗兒,我早就說過,你別管我的閒事!”
“承乾,這不是閒事……”
“怎麼不是閒事?”遂安夫人邊說邊走了進來,把端來的參湯放在書案上說:“太子妃未免小題大作了,殿下只是消遣一下,又何必大驚小怪呢?”
“但是……”
“殿下也夠累了,要念那麼多的書,還要學習做一國之君,偶爾消遣一下,又有什麼不好?”
她的話無懈可擊,麗兒一時竟無言以對。她不再說什麼,委屈地含回寢宮去了。
尹德妃對元昌把籌碼壓在承乾身上,感到有些疑慮。皇上和皇后如果一旦獲知此事,他們會怎麼做?何況承乾真的能靠得住麼?
正胡思亂想著,元昌回來了,高興地向母親問安。尹德妃說出她的疑慮,明顯地流露出不安。
元昌寬慰她道:“任何人都有優勢和劣勢,承乾也不例外。他的優勢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別人奈何他不得。當然他也有許多劣勢,這些劣勢逼得他不得不依賴我們,以保住他的太子地位。”
尹德妃點點頭,但仍有些猶疑:“你講得雖有道理,不過我們也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才是。”
元昌沒聽明白,等著她繼續往下說。
尹德妃重重地嘆了口氣:“我是說應記住建成的教訓,不應重蹈覆轍。”
“孩兒明白。目前,對承乾太子地位最大的威脅並不是魏王李泰。”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0 回覆此發言
273 回覆 :【轉貼】唐劇原版小說(長)
尹德妃不解地問:“李泰才華出眾,受到皇上寵愛,怎麼能不足為慮呢?”
元昌一陣冷笑,道:“李泰恃才傲物,受到皇上寵愛,這個致命弱點足以讓他難成大事。”
“難道是李治?他才八歲!”尹德妃不以為然地說。
元昌道:“對太子最大的威脅應是吳王李恪。”
尹德妃一聽愣住了。
吳王李恪已年近十五,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因長像與父親十分相象,而且又是世民愛妃吉兒所生,故世民多多少少有些偏心。只是李恪言語不多,且又謙恭有禮,頗受朝中大臣好評。他看似文靜,其實弓馬藝精,深得馬上皇帝李世民的歡心。有一次在校場習武,李恪驅馬賓士中連射三箭,連中三元。在場邊觀看的眾多武將也嘖嘖稱奇。李世民更是得意,當時即把自己喜愛的良馬賜給李恪。
李世民越是喜愛李恪,吉兒越是擔心,尤其是皇子們漸漸長大,權力慾也日益膨脹起來,她不願讓李恪陷入手足爭鬥之中。
這日,吉兒用過午膳,摒退左右,正想歇息一下,李恪興高采烈地進來,興沖沖地對母親說:
“親孃,今天父皇看了孩兒的文章,誇讚孩兒越來越像父皇了。”
吉兒聽了不但不高興,反而輕輕嘆氣道:“恪兒,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斷叮嚀你,一定要敬重你的大哥承乾、四弟李泰和九弟李治。”
“是呀,”李恪感到奇怪,親孃怎麼說起這些?“孩兒聽從了親孃的叮嚀,也一直這麼做。”
“父皇越是稱讚你,你就越應該敬重友愛兄弟們,明白嗎?”
李恪越聽越糊塗,“親孃的意思是……?”
“但願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吉兒笑得很勉強,“我擔心你越是受到父皇的誇讚,越會遭到有心人的猜忌和疑慮。原本你是無心,卻會被別人誤會以為你刻意想要做什麼,有所企圖……”
李恪終於明白了母親的擔心所在,說:“孩兒認為親孃的擔心是對的。孩兒絲毫沒有存心去爭取不該是自己的名份和地位,別人……又為什麼要隨意猜忌呢?”
吉兒不禁又嘆了口氣說:“這就是身處深宮內院的可悲之處了。所以我們要不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捲入無謂的紛爭之中,明白麼?”
“孩兒明白,親孃儘管放心!”李恪雖不能完全明白,但為了不使親孃擔憂,他懂事地點點頭。
離長安不遠的武功,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他繼承皇位後,在這裡修建起慶善宮,年年夏天他都與群臣來此避暑。
今年夏天,長安城酷暑難耐,李世民提率群臣又來到慶善宮。
慶善宮依山傍水,清風徐徐吹來,再伴以絲竹之樂及舞伎的婀娜舞姿,使李世民感到十分舒坦。宴會時,不時舉起酒懷,示意各位文臣武將飲酒。一時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