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2/4 頁)
不在少數,現在好了,貧寒地士子只要透過兩所大學的入學考試,就算沒能中進士,也能在官府裡謀一個差使,除了最後考試不合格的,基本上都能有個前途,貧困著而且還可以向朝廷申請免除學雜費,這樣的待遇和好處立刻讓在貧困線上掙扎地士子們興奮鼓舞,從來就沒有哪一朝皇帝如此優待士子,而對於朝廷即將在兩所大學裡開設多項選修雜學的訊息已經無人問津了。
一招盡收江南士子之心,再一個“皇家博物院”更是讓江南計程車子們進入顛狂狀態,朝廷選出原皇城一部分宮殿設“皇家博物院”,並且下詔讓江南的收藏家們志願捐獻收藏或者摹本,博物院建成之後,並藏書之摹本再設一個“南京皇家圖書館”,免費對天下士子開放。
這一訊息傳出之後,原在北京地兩位大學校長坐不住了,南京這麼搞法,豈不是把北方計程車子都吸引到南京去,聯名給朱影龍上了一份奏摺,要求在北京城也設立一個“皇家博物院”和“皇家圖書館”,這是好事,朱影龍自然是欣然同意。
這就是史稱的“南北兩院”和“南北兩館”事件,歷時數月,它對後世地影響已經難以估量。
要說成立北京和清華大學地時候是朱影龍力壓眾意才百般艱難地催產而生,當時還爆發了“理學雜學之爭”和“真偽儒學之爭”,雖然控制的好,沒有發生什麼惡性地事件,但這畢竟是一間被動完成的事件,若不是以利誘導,恐怕也不能成事,而到現在的“南北兩院”和“南北兩館”事件,確隱隱的透露出花被動為主動的跡象,雖然不是很明顯,大家似乎都看到了表面上的利益,但利益本來就是驅動人類的本源動 力,當然朱影龍自己身在局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上升到理論大高度,他只有一種直覺,那就是形勢似乎對他越來越好。
而知道這一點已經足夠了。
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松江府更名為上海府,設海關分檢司並上海海關道,由朝廷牽頭,面向全國召集資金入股,投資建設港口碼 頭,正式開發大上海,東海艦隊第一支隊移駐寧波港,總部基地設在浙江寧波,東海近海幾省的海防巡檢衙門撤的撤,並的並,整合之後,一部分併入海關司,成立海上緝私隊,一部分併入東海艦隊,併成立一支小型的艦隊,稱“東海艦隊第二支隊”,本部駐紮在上海港,上海成為東海艦隊的常駐基地之一,負責東海近海水域漁民以及商船的安全。
這是一個大動作,朱影龍很清楚,政治改革漫長而且奏效慢,除非是急風驟雨式的,現在自己挾南征勝利之威,他這個皇帝地位更加如日中天,基本上沒有人敢在軍事上反對他,正是軍事改革的最有利的時 機,一大批在南征中立功的中等以下的將領將獲得重用,而又一大批庸將被撤職或者到不重要的職位上去,或者被架空等等,透過一系列的組合拳,朱影龍牢牢的掌控了全國近百分之六十的軍隊,有這個底氣在,就算政治經濟改革鬧出什麼大的風波來他也不怕。
第二十卷:變法自強之第六章:平定江南(四)
影龍一統大明的結局已然明瞭,那些凡是還視大明為 屬國們紛紛派出使臣呈上豐厚的貢品要來見上朝皇帝,這些朱影龍自然是來者不拒,況且他也想重新擬定大明與這些藩屬國的關係,他不是一個慷慨的皇帝,他知道有不少國家是真心仰慕天朝上國,附為尾翼,而也有不少國家是衝著天朝富庶來的,貢品以次充好,而天朝回贈的確價值遠遠高於他們進貢的十倍乃至幾百倍,完全把天朝當冤大頭,這樣的事情決不能再做了,所以必須挑選一個扣門的外交官接待這些藩屬國的使節,挑來挑去,居然沒有一個合適的,最後實在沒辦法,把善於精打細算、對皇帝都苛刻要命的戶部尚書孫慎行推到了前面,讓他去接待這些前往北京的藩國使臣,給他的旨意就兩條,第一,不辱國體,第二,不能虧本。 //只要堅持這兩項原則,什麼都可以談。
其中還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第三任總督亞彼得奴易茲也派來了通商使者,不知道他從哪裡聽到現在的天朝皇帝是個開明喜歡商人的君主,迫切希望開啟天朝國門,獲得貿易權的荷蘭人在得到分裂的天朝即將統一,新的皇帝廢除禁海令之後,迫不及待的派出了一個通商使 團,乘船前往南京來見朱影龍。
此刻的荷蘭仍然是西方最強大的國家,殖民地遍佈全世界各地,尤其是海軍實力雄厚,大明雖然地大物博,但畢竟屬於農業國家,工業還都基本上以作坊式的手工業為主,若不是老底子厚實。這些荷蘭殖民者早就用堅船利炮敲開中國的大門,大肆殖民了。
荷蘭人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