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第2/4 頁)
,接下來居住、通商貿易、傳教等一系列朝廷都可以談。”黃鼎臣坦坦而言道。
“怎麼談?”朱影龍越來越欣賞這個年輕人了,就憑他在自己面前這份從容不迫,就值得大力栽培,劉鴻訓等人都已經老了,他們的思想上多少有些守舊,歷史還是由年輕人來書寫的,這個黃鼎臣有望成為一個出色的外交家。
“請恕微臣不能說。”黃鼎臣臉上尷尬地一紅道。
“為什麼?”朱影龍饒有趣味的看著他。
“微、微臣還沒想好。”黃鼎臣更加尷尬了。
“哈哈……”大殿之上頓時爆發起鬨堂大笑,有不屑,有鄙夷的,也有嫉妒地。
“笑什麼,有什麼可笑地?”朱影龍臉色一沉,頓時嚇地剛才發笑的官員都知趣地閉上了嘴。
“退朝之後,你到養心殿來,朕有話要對你說。”朱影龍從龍椅之上走了下來,走到黃鼎臣跟前輕聲的道。
黃鼎臣頓時臉上佈滿了激動的暈紅,忙點頭道:“微臣遵旨。”
“皇上,後金駐北京公使索尼昨日到內閣來請求朝廷將馬場由半月一次改為半月兩次,並且要求朝廷提供些玉米、番薯的種子。”內中副總理大臣孫慎行出列奏稟道,他主管內閣十部中財政、商務兩部,邊境馬場的開放自然在他的管轄之內。
“你的意思呢?”朱影龍問道。
“馬場更改這並無大礙,只要商貨控制在朝廷手中,即使馬場天天開也無所謂,但是這玉米、番薯的種子老臣以為一粒都不能給,後金狼子野心,朝廷引進玉米、番薯這兩種作物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百姓,若是讓後金掌握這兩種作物的種植,他們的糧食就會自給自足,皇太極野心極大,如果讓他有了足夠的糧食,到時候必定會威脅到遼東的安全,因此老臣認為,這兩種作物的種子一粒都不能讓後金得到。”孫慎行語氣堅決道。
朱影龍卻不以為然,有些東西可以封鎖,但糧食這種普遍需要的東西卻是無法封鎖,大量獲得自然是不可能,但金人要的不過是種子,種子能需要多少,只要一小袋,就能擴充成一大麻袋,東北土地肥沃,是個天然的大糧倉,這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而現在皇太極得到了朝鮮,那是得到了一大批的勞動力,糧食自給早已不成問題,反而吃多了五穀雜糧的金人對朝廷更為有利,這有助於“改善”金人的體質,雖然效果可能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才能會有明顯發現,不過能讓女真族被漢族同化這樣的好事,朱影龍又怎麼會不去做呢,反正他遲早要踏平整個後金。
“那就按照孫老愛卿你的意思辦理吧。”雖然這麼想,但朱影龍也不想金人那麼輕易得到他們想要的。
第二十一卷:龍騰華夏之第八章:一網打盡(二)
啟稟皇上,福建總督洪承疇來報,近三個月來臺灣島 和西班牙人一改往日敵對的態勢,反而極力約束手下的人不得爭鬥,島上居然得到了三個月前所未有的平靜,洪總督雖然屢屢派人潛入刺探,都無功而返,因此他推斷,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可能暗中達成了什麼協 議,這個協議不管是不是針對我大明,兩國都侵佔的是我大明的國土,因此這個協議都會對我大明不利,洪總督請求成立派兵將這將整個臺灣收回,將這些蠻夷之輩通通趕下大海!”軍機閣總理大臣孫承宗出列 道。/
洪承疇這個“屠戶”想打仗了,這一點朱影龍早就看出來了,但這也總不能怨人家洪承疇自己不安分,是那兩個極度貪婪的殖民者自己不安分,胃口太大,兩家哪一家單獨對上洪承疇都是必敗無疑的,只有聯合起來尚有幾分勝算。
嚴格說起來,也是朝廷把這兩撥人給逼急了,朝廷收回原鄭芝龍在臺灣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後,首先是不斷的從福建、浙江以及兩廣地區向島上移民,島上雖然有不少土族民族,但人口太少,比起移民大軍 來,那就是滄海一粟,因此在臺島之上,漢人、荷蘭人還有西班牙人在上面佔據的絕對領導地位,但是對待這些土族高山族人不同,朝廷自有民族政策,同樣的把這些土著人當做是自己同胞,一視同仁,而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他們眼睛裡只有財富,至於島上的這些土著都是為他們掠奪財富的工具,奴隸,這些人的死活他們才不管,這就是導致了兩種極端的對比。在新任臺灣知府陳永華的治理下,治下地漢人與高山族等土著和睦相處,地位平等,生活安逸幸福,加上陳永華不斷的派任前往臺島東部和南部宣傳,荷蘭人和西班牙治下控制的高山族土著以及漢人等被欺壓的民族嚮往和平不受剝削的生活,特別是陳永華在淡水設立學府,對各族開放的訊息傳出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