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2/4 頁)
是這時,班漢升和蔣精忠才終於弄明白谷有道這些人的動向,但是谷有道和江南群雄已經撤到了廣東提督戚繼光的地盤。
蔣精忠此次勞師動眾,自然不肯無功而返,本想著銜尾追去趁戚繼光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將谷有道等人誅除。
但誰知道戚繼光一到廣東便大肆整飭防務,廣東省一境處處設有暗哨探崗,蔣精忠率領大軍方行到福廣交界之處便被戚家軍攔了下來。
蔣精忠眼見戚家軍軍容鼎盛不可輕辱,若是真撕破了臉他這五千東廠大軍未必能討得好去,只得暫時陳兵交界處,想要借皇威讓戚繼光放行就範。
但是戚繼光在得知蔣精忠此行最主要便是為了誅除張敬修時,便鐵了心要和蔣精忠周旋到底,只因前首輔張居正於戚繼光有知遇之恩,如今張居正病逝張敬修是他唯一留下的子嗣,無論如何戚繼光也得管上一管。
再來說這邊谷有道等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雖然他們入鏡之時戚家軍並未留難,但是這些江南草莽連同丐幫幫主谷有道在內,一如廣東境內便被戚家軍派人盯上了,要不是谷有道百般約束,說不定現在已經出了亂子。
如今他們進了廣州城,戚繼光便給他們安排下了這麼一所宅院,將他們安置了下來,與其說是安置倒不如說是監視了起來。
而張敬修亦被戚繼光派人接走,起初戚繼光派來的人表明了來意時,這些江南遠道來的漢子幾乎又是一場廝殺,畢竟張敬修是他們這些人好容易在福州從閹黨手中救出來的,如今到了廣東怎麼能憑他戚繼光一句話就能把人交出去。
後來還是廣東等地的一些豪傑過來說項,張敬修又向諸人表明戚繼光當年和自己的父親張居正乃是至交好友,再加上戚繼光連年戎馬抗倭多年早是譽滿中華,這才最終將張敬修帶了去,不過這一次請的卻不僅僅是張敬修一個人,同去的還有丐幫幫主谷有道、行者武竹、李三通等人。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崗上,乃是明洪武十三年,永嘉候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城牆擴充套件到了越秀山上,並在山頂建樓五層。
是以當地百姓常把此樓叫做五層樓,又因時下珠江水面寬闊,登樓而望,水波盪漾蔚為壯觀,猶如臨海眺望,故而又被稱作望海樓,後朱亮祖取其雄震海疆之意,命名為鎮海樓。
這廣州的飄香齋便設立在這鎮海樓之上,以名樓配名廚,使得鎮海樓聲名更廣,廣東一境的文人墨客達官貴胄無不以登上鎮海樓為榮。
這鎮海樓第五層,乃是為當今天子以及皇親國戚而設,第四層是專供朝廷命官飲宴,第三層則是為了一些富可敵國的富商巨賈開放,而最下面兩層才是些江湖名流士人才子的往來之所。
戚繼光身為廣東提督乃是鎮守一方的大員,本來在鎮海樓第四層一直有他的一處席位,只是戚繼光任職廣東提督一來,一心整飭軍務率軍抵抗外辱,還從未來過這鎮海樓,其實即便是他閒下來,也未必有心來這裡簇擁風雅,於他這樣的軍人來說,尋常的乾糧饅頭遠比珍饈玉食要來的實在,再華美的高樓對敵時也比不上一角箭塔。
只是今天戚繼光卻是把宴請張敬修、谷有道等人的地點定在了鎮海樓上,足見戚繼光對他們的重視。
這一次作陪的人除了廣東提督戚繼光之外,還有一些廣東當地的豪傑。這些豪傑的名號雖然比得丐幫、少林這些千年大派響亮,但是卻無一不是聲名濯濯的忠義之輩,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顯出了戚繼光的為人。
一席酒宴算不上奢華,甚至對於這鎮海樓的名頭來講,已經可以說得上是寒酸異常,只是飄香齋的手藝畢竟不凡,即便是些粗茶淡飯,在他們的手底下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酒宴伊始戚繼光便站起了身來,這位大明國當下的柱石,攻無不克的常勝將軍,身材並不算高,卻勝在非常的結實,一張國字臉不怒自威,舉起酒杯向張敬修、谷有道等人敬酒道:“時下胡虜未除奸臣誤國,百姓生活困苦民無餘糧,我已經通令廣東全境限制酒宴奢靡,這一次雖然是在鎮海樓上,也只能備下些粗茶淡飯待客,各位英雄請勿見怪。”
說完滿飲了杯中的酒水。
這戚繼光自有一番懾人的風采,酒宴之上面對這些初識之人,一開口便敢針砭時政的,普天之下想來也就只他一人了,不過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戚繼光對谷有道等人的信任。
谷有道連忙起身謝道:“戚將軍客氣了,如今民生凋敝倭寇四起,將軍能以一地百姓為重,乃是廣東之福,我等不過江湖草莽,谷某更是一介破衣風餐露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