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 頁)
說被他爹趕出家門,就是沒有。他也不是什麼王子。
弄來弄去,就剩下趙允讓一個人,反正你兒子多,就貢獻出來一個吧!而且趙元份在世時,趙允讓為右千將軍。宋真宗的長子周王趙祐去世後,真宗以綠車旄節迎趙允讓到宮中撫養。皇子趙禎(宋仁宗)出生後,用簫韶部樂送還府邸,官居衛州刺史。宋仁宗即位,授汝州防禦使、寧江軍節度使。趙允讓雖然與皇位失之交臂,但那皇位本就不是他的。送出宮,真宗與仁宗也沒有殺他,反而封了王。
可以說他什麼都沒幹,只不過是一進一出,便得了個王位。絕對的人生贏家,大贏家!沒死的都是贏家。沒死,又得了這麼多的賞賜,稱一聲大贏家,沒什麼問題。
包括趙禎,都是滿懷期望,看著自己的皇兄。
如果此刻趙允讓點頭,之前的風風雨雨,都不會波及他們家,而且趙禎還會高看汝南郡王一眼,只要趙禎以後還會死兒子,而且死的乾乾淨淨,到時候選宗室子弟繼位,還是非他們莫屬。
可是這位老王爺卻多了別的心思,因為趙禎有兒子了。現在又讓自己派出一個兒子,皇帝是什麼心思?莫非想借著龍王的手,把自己的兒子幹掉?
他是經歷過入宮出宮的,而且重要的是皇帝有兒子了。這是最最重要的。
趙允讓平時就精於算計,他一直在算計別人的兒子,所以他自然而然便擔心皇帝也在算計自己的兒子。如果兒子沒了,再多的算計,又有什麼用?
“啟奏聖人,千里迢迢,到蜀川監斬龍臺,總歸要爭取下孩子的意見,身為人父,也不能隨便做決斷。一來孩子要願意,二來也不能辱沒了大宋的威名,隨便派弱子行此大事。還請聖人見諒。”
精於算計的人,一開口便是滿滿的道理。他甚至一個字也沒提此事的危險,只說要與孩子商議。
真真是開明的父親。父為子綱,也不管了。甚至他還故意點出“弱子”來,也就是說如果皇帝現在讓他定人。他肯定是哪個爛,哪個不受他喜愛,他就定哪個。
趙禎聽了,彷彿一點兒也聽不出他的威脅,只是笑道:“老哥哥說的有理,是朕唐突了,既然如此,你們就都回去商量一下。”
第356章 沒有好處
幾位王爺紛紛告辭,他們剛走,趙禎的臉就黑了,神馬玩意!朕這還什麼都沒說呢?你們便威脅起朕來了?朕要的是龍氣旺盛的“王子”,“弱子”?朕要來何用?
趙禎一點兒也沒想到,為什麼文官們爭搶的差事。自家人卻連危險都沒聽到,便紛紛拒絕。
難道大宋真的是這麼弱。如果一如唐時,恐怕這差事,便一如魏徵夢中斬龍了吧!
不說趙禎又懷疑起大宋的弱。單說趙允弼,坐著轎子,回到了宮外的府邸,剛一進門,就發現一個年輕的身影,正低著頭快步往外面走。
“給我站住!”
年輕人咯噔停住了,連頭都不敢抬,渾身緊張地顫抖,他正是那個奇葩小王爺——趙宗景。
這些天他的日子可不好過,特別是他爹進京之後,他四處溜達的日子就結束了。
怎麼說也是趙允弼的兒子。哪怕他把自己的爹媽都氣病了,他老爹也想著管教好他,不說傳位於他。總之不能真的不聞不問,就這麼讓這個兒子的香火斷了。
他可不想“三月裡來是清明,家家戶戶去上墳,有的墳上飄白紙,有的墳上冷清清……”
年紀大了,又生了病。本來便愛胡思亂想,最近又聽說了京中的神異。趙允弼也就上京親自管教兒子。
當然,到了京,便是各種瑣事,除了關禁閉,讀書。他也沒時間細細教導。
儒家的書並非一點兒用處都沒有。沒用的是治國方面,但是在孝上,還是很有用的。像什麼臥冰求鯉,這一口的雞湯灌下去。立即便有了效果。
好不容易聽說老爹進宮了,他急匆匆趕來看看老孃。咳咳,沒辦法,臥冰求鯉也好,劈出救母也好,還是其他的“孝”也罷。為老孃的,多數的是感人的。
為爹的。它總是差了這麼點意思。所以趙宗景忍不住去看老孃,表現一下“孝”。哪知道又被爹給堵住了,簡直尷尬透了。
同樣是“孝”。對老孃很自然,對老爹,那是尷尬癌都要犯了。
趙允弼看了他幾眼,越看越生氣,真想好好揍他一頓,只是他現在也打不動了。到底是自己的骨肉,他哀嘆一聲,上輩子欠人家的,這輩子才給他當爹!
“既然出來了,就先別滾回去了,你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