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3/4 頁)
,細細思量,他也是怕的。所以他就下了旨。
只不過趙禎並不知道的是他的旨意並不好使。包拯要調禁軍,雖說他有皇帝的旨意,但是也沒有卵用。也就是一開始發生的那一幕,兵部文官們不聽不信,就是不發兵。
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們也不願意重冒皇帝掌軍,生死不由己的風險。
權力這東西,放出去容易,取回來可就難了。
趙禎的旨意只是包拯遵守了。
有什麼辦法。皇帝讓發兵,他們都不發,皇帝不讓發了,他們更加不會理會包拯了。
與此同時,汝南王府。
“父王,好訊息,陛下沒有掌住軍權。”
與文官一樣,汝南王府也一點兒也不希望皇帝把目光投注在軍權上。
有大義名份的天子一旦注意到了軍權,這對他們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所以知道這事被文官阻了,汝南王府還是很開心的。
第287章 汝南王府的判斷
“怎麼?你們也不希望陛下掌軍權?”汝南王趙允讓問道。
“父王的意思是?”見自己父王不是那麼開心,他的兒子沒有了歡呼聲。
“哼!大宋的精銳不能一直在文官們的手中,他們與咱們不是一條心。這是先皇說的。先皇說對了,先皇崩了,他們便立即對大宋的精銳動手,讓他們去死。如果當年的精兵還在,哪兒還有什麼契丹、西夏。”
與趙禎不同。趙允讓經歷的多,從太子位,到沒了太子,到領有軍權。他的人出經歷可不是他的兒子們經歷過的。
所以大宋的弊端,他不是不知道。甚至他也有登上那個位子,一除弊端的心思。
但是他沒希望的,他是個從太子位退下來的人,至於他的兒子,原歷史長河倒是登上去了,然則也是沒什麼卵用。
為什麼曹皇后要秘不發喪,還不是一旦新君登基,老趙家的新一輪內部暗殺就要開始了。
本來北宋滅亡,金人一鍋端,算是抹平了老趙家互相暗殺的傳統,畢竟趙家人被捉光了,誰來暗殺?
沒了自己人的暗殺,宋朝有了中興的跡向。但是文官們很快推出了岳飛。
岳飛那麼大的名頭,沒有文人的宣傳是不可能的,畢竟文人們掌握了天下的喉舌。
至於岳飛是名將,這只不過是被宣傳的基礎罷了,大宋有的是名將,高懷德、曹彬、慕容延釗、呼延贊、潘美、楊業、曹瑋、楊延昭、狄青、種世衡、宗澤、韓世忠、梁紅玉、岳飛、劉錡、牛皋、畢再遇、孟珙、李庭芝、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張俊、劉光世、李繼隆、符彥卿、吳玠、吳璘、虞允文……
這麼多人,有多少人知道他們?
文官們捧岳飛,為的就是用迎徵宗二帝嚇唬皇帝,以便皇帝聽他們的話。只不過岳飛竟然是真的信了,他竟然真的去迎二帝,所以岳飛死了。
岳飛的死,絕對不是什麼秦儈是內奸,也不是皇帝要他死。這是朝廷上下共同的選擇。
事實上,如果岳飛聽話,只願意做個名將,他是不用死的。可他沒有。
歷史上說是13面金牌召回岳飛,然而事實上召回岳飛的根本不是什麼13面金牌,他要是聽話,哪兒會用的上皇帝發13面金牌,一面便回來了。只不過是皇帝發到第13面時,文官們的手段起作用了,岳家軍沒糧了。
從一箇中興之主的角度上說,如果岳飛靠過去,皇帝是不會殺他的,不然皇帝也不會連發13面金牌了。只要皇帝不管岳家軍,任岳家軍打到北方,宋軍只要不跟進,岳家軍便死定了。
哪怕岳家軍再能打,也免不了歷史上太平天國北伐的結局。一支獨軍想滅一國,小說可以,現實就……呵呵呵了。
召回的本意,也就是皇帝對岳家軍戰力的看重。歷史上皇帝沒有全殺岳家軍,只殺了幾個主將,就可見一斑。
只可惜,皇帝對軍權的重用,對文官來說是絕對要嚴防死守的。如果說岳飛迎二帝,皇帝起了殺他的心思的話,那麼皇帝對岳家軍起了心思,在文官這兒,岳飛就必須死了。
而岳飛一死,岳家軍也就很快被他們拆分了。
這是一場軍權的爭奪,起於真宗,終於宋亡。
有大宋一朝,大宋的皇帝們便不停的讓自己的兄弟們領軍。
皇帝不信任武將是不假,但這不等於他們就信任文官。文官武將都信不過,皇帝們信任的只剩下兄弟了。只可惜這信任是有時效性的,特別是一家人,權力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