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土產回來。”易歡笑了幾聲,玉牌寶光一黯,失了音信。
“六皇子,如此定計,我們明rì就去大鎮國寺與供奉閣走一遭,你且派人暗中守住寢宮。”
周淳風點點頭,拱手道:“有勞二位仙師了。”
三人言畢,又去看了看容昭皇后。宮女們已經熬了老參湯,給皇后灌了小半碗下去,眼見容昭皇后的面上有了一抹紅潤,此時沉沉的睡去,間或還有細微的鼾聲發出。
周淳風親手給容昭皇后掖好被角,三人輕步退出了寢宮。俞和與寧青凌就在宮前石階上吐納打坐,周淳風抱著劍,靠在柱子上半睡半醒。
天一亮,容昭皇后禮拜出行所乘的素蓬馬車備好,俞和取出一張鎮魔符,貼在寢宮門上,周淳風安排了幾十位侍衛高手,明樁暗哨的團團護住了容昭皇后的寢宮。
寧青凌換了一套容昭皇后的素淨布衣,帶著三個宮女,坐在馬車中不動。俞和與周淳風身穿錦袍,腰懸朴刀,做內宮侍衛打扮,騎馬護在車邊。
車伕揮鞭打馬,車馬緩緩出了宮門,朝城南大鎮國寺而去。
第九十九章鎮國寺,見純一
京都定陽大鎮國寺,始建於大雍朝開國之年,位於定陽城南。寺門口正面,就是京都城最熱鬧的南大街。
既名“鎮國”,修建這座寺廟之時,便是秉著鎮壓大雍王朝氣運的宏願。寺廟歷經數次擴建,如今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站在大鎮國寺前,但見寺廟山門雄奇宏大,中間一個大門,兩邊各配有一個小門,稱之為“三門”,取得是佛家三解脫門之意,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佛家認為入三解脫門,即可得到解脫,寺院的山門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處,此三門並立,才顯示出佛門的神聖。兩座小門上各有題詞,一寫的是“崇虛”,一寫的是“垂幽”。zhōngyāng大門上,刻著大雍開國帝君親筆題寫的“信佛順天”四個大字。
大鎮國寺裡面,更是廊廡曲折縈迴,梵宇輝煌,莊嚴華麗,氣象萬千。有文人贊曰:“榭亭巋然,袁松多壽,繡角畫拱,霞暈於九霄;藻井丹楹,華垂於四照。修廊重複,潛奔潛玉之泉;飛閣巖曉,下映垂珠之樹。風鐸觸鈞天之樂,花鬘搜陸海之珍。碧樹花枝,舂榮冬茂;翠嵐清籟,朝融夕凝。”
據說不管一個人心中有多少雜念紛擾,只要到大鎮國寺中走一轉,看一看外二十四殿的香火雲霞;拜一拜中二十四殿的諸天佛陀;聽一聽內二十四殿的木魚誦經聲;再穿過經幢禪林中的二十四曲合澗橋,當遠處鐘樓上傳來的洪鐘大呂莊嚴之音,胸中如灌醍醐,再多的煩惱也會煙消雲散,一心只yù青燈古佛,長駐寺中。
凡俗之人相傳大鎮國寺中的種種神蹟,是有佛祖寄託意念於金身佛像之上。可大鎮國寺表面上是一座凡俗寺廟,其實乃是九州佛宗各門在京都定陽城中的落腳之處,類似道門供奉閣的所在。大鎮國寺中隱居的佛宗高手甚多,平rì裡不需刻意作法,亦有千重佛光籠罩,自然會感召虔誠之心,顯化出諸般異相來。
容昭皇后的馬車,停到大鎮國寺門邊,寧青凌與侍衛宮女都留在門外,俞和細細叮囑了青凌,便與六皇子周淳風一齊下馬朝大鎮國寺走去。
周淳風常來此處,倒也沒什麼特別的感受。俞和卻分明察覺到有一股極其莊嚴凝重的氣機,罩定了整座寺廟,他越是走近,越覺得恍然有道沉如山嶽之勢壓迫過來。
真元自然而然的流轉周身,將這浩瀚佛力卸入俞和腳下的大地。若有懂得望氣之術的人,看天目去看俞和,就見他每一步踏出,足下都生出一團無形的九品蓮臺形影,這步步生蓮花的異相,當俞和越靠近大鎮國寺的山門,就越是鮮明。
可週圍都是些尋常的庶民,俞和注意四處去找那黑瘦僧人,但卻一無所獲。
兩人並肩走進了無相門,剛站到天王殿門口,就看迎面走來一個身穿月白粗布僧袍的清瘦中年僧人,這僧人徑直攔住了俞和與周淳風的去路,雙掌合什,口中頌了一聲佛號。
“兩位施主,純一大師有請,還請移步,隨貧僧去地藏殿一敘。”
“純一大師?”周淳風聞言吃了一驚,轉頭看了看俞和,又收聲不語,只等俞和表態。
俞和聽周淳風的驚呼聲,便知這位純一大師定然身份不同尋常,而且自己一走進了大鎮國寺,人家和尚已經等在門口,其中必有玄虛。
不過俞和心道:既來之則安之,本就是來大鎮國寺尋訪端倪,人家自找上門來,邀自己二人過去一敘,必有什麼話要說,去聽聽也好。一來六皇子周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