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明太祖、洪天王之故智,而有帝制自為之心。”陳天華點頭贊同,“他們未悉共和真理,將來群雄爭長,互相殘殺,貽害匪淺。如果不以民族主義、國民主義多方指導,我以為不可倚重。”
“本部自有本部的考慮,我們服從便是。”陳範沉吟了一下,說道:“還有一件事情,陳文強先生馬上要遊歷南洋,籌資辦實業。本部要求我們進行宣傳,在輿論上為他造勢。”
“陳文強先生固然在發明創造上是華人的驕傲,但他似乎不是本會的會員吧?”秦毓鎏有些不解地問道:“難道是本部要爭取他入會?”
“是不是要爭取,這個工作不歸咱們做。”鄒容不能違反保密規定,便找了個藉口,“就算他不入會,可只要能對本會的發展有益,宣傳造勢也是應該的。”
“這倒是。”陳天華點頭道:“藥品的獨家銷售,確實是我們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再說,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科技救國,不管是不是正確,他總是有救國之心的。”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抓緊時間,各自開始行動吧!”陳範點了點頭,說道:“相聚如此短暫,這兩天咱們就要各奔東西,再相見已不知是何時了?”
“一切為了革命,現在的短暫,是為了日後的長久。”陳擷芬說道:“作為革命團體來說,興中會雖早,可沒有咱們復興會如此勢頭迅猛吧?”
“確實如此。”鄒容贊同道:“諸位同志先立穩腳跟,然後便要與保皇派展開鬥爭,徹底掃除妖氛,揭穿康梁等人甘為奴才的嘴臉,使誤聽誤信的華僑迷途知返。”
陳範猶豫了一下,決定私下與鄒容細談,本部的決議並不是如此簡單。這種開口便罵的風格,顯然不是本部傳達的意思。
第六十二章 甬商關注
說聲抱歉。最近家裡事情太多,心情和思路受到了影響,連寫作時間也不能夠保證。幸好是免費章節,還算有點心理安慰。嗯,等事情都處理完了,才能專心寫作,還請大家多多體諒。
××××××××××××××××××××××××××××××××××
**戰爭之後,外資銀行數量日增,尤其是清政府向外資銀行大量借款後,外資銀行完全控制了中國的金融市場。起初,外資銀行主要辦理外商匯兌,與中國原有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聯絡,但1860年之後,它們把低利率從社會上吸收來的存款借給錢莊。透過控制貸款等手段,分別於1872年、1878年、1897年造成三次金融風波,擠垮了無數的商行票號。
經此打擊,中國商界的有識之士深深感到外商操縱金融,對自己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有自己的金融機構作後盾。但鑑於外國銀行組織完備,可自己建銀行卻是無成規可循,以錢莊的老式運營手段與列強的近現代銀行競爭,劣勢明顯,所以,一直未有大的動作。
恰逢此時,陳文強提出了合資開辦大銀行,並將去南洋籌集資金招募人才。訊息傳開,上海灘的鉅商大賈特別關注,特別是甬商、蘇商集團,都派出代表,提前與陳文強洽談,表示了參股的意向。
當時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新式銀行,包括中外合辦、“官辦”銀行,僅誕生了華俄、中國通商、中國華商、大清等數家銀行。如果陳文強所倡議的這家銀行能夠順利開辦,則將是中國第一家華資商業銀行,且將是不同於舊式錢莊運營方式的新式銀行。
於是,在陳文強行前的兩天裡,便是應酬不斷。現在,他正身處虞洽卿、吳傳基、李厚垣、方舜年、嚴義彬等甬商舉辦的酒會之中。
上海與寧波交通便利,自清中葉以來,旅滬甬商一直是活躍於上海的一個頗具實力的商人群體。19世紀後半葉後,寧波幫的實力已遍及上海近代工礦航運及公用事業,也就急需獲得金融業的支援。此前,虞洽卿曾組織上海工商業人士赴日考察,對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經營企業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有了開辦銀行的想法。
所以,陳文強要開辦合資商業銀行的訊息一出來,虞洽卿所代表的甬商集團是最為積極、最為支援的。
西方的模式或許是為了讓陳文強這個假海歸更舒適,所以採用了與西餐會、酒會類似的模式。只是在陳文強眼中看來,其中的長袍馬褂、辮子小帽著實有些不倫不類,所謂的名媛淑女也不過如此。他倒是更願意坐在一旁,饒有興趣地欣賞著這奇異的風景。
中國人精明,卻缺乏大智慧,有些時候其說精明,不如說滑頭;與其說精明,不如說世故;與其說精明,不如說是鑽營和算計;與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