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用著非常順手的資本工具(第2/2 頁)
在華爾街入住以前,除了一些固定資產。這些製片廠是沒有那麼多的擔保品提供,很多專案貸款也就無疾而終。但華爾街作為裁判員又變成下場比賽的選手後,隨即就發明三種擔保品:
第一是以海外預售合同為主的發行合同。
在電影上映前甚至開拍前,好萊塢電影往往便會預售某些海外市場、某些發行渠道的版權。
現在的的華國資本也在這麼運作,如華藝、伯納跟已經玩脫後破產的心畫面。他們也嘗試透過出售海外版權獲得前期的籌備資金。
可惜的是當年的華語造血能力差。電影的影響力就那麼一兩年有些迸發的勢頭。
十多年前的輝煌曇花一顯,海外觀眾從新鮮獵奇到現在在國際上已經變成一些小眾片,華國的電影文化輸出任重道遠。
華爾街的第二件擔保品就是運用自己的會計審計能力在電影公司的倉庫裡找到影視作品:已拍攝影片的版權片庫。
在好萊塢完善的發行體系運作下,片庫中的老電影也能源源不斷地創造穩定收入。例如2007年和2008年,片庫為當時經營困難的米高梅分別創造了5.25億和5億米元的現金流。
在遇到經營困難時,片庫還能作為抵押品幫助獲得貸款。據統計,在2000年初,電影公司向銀行的貸款額度可達到其片庫價值的60%。
可惜的是隨著DVD市場低迷,網路平臺影響力大增,貸款額度降到了片庫價值的25%—30%。
華國電影市場裡盜版勢力很大,想要靠著這些版權收入來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難度很大。實際上最近收購的影視版權跟越來越高的網路買斷費用就如同當年好萊塢的片庫片源一樣。
這些都是影視圈子裡的大佬們協商後進行的抬價行為。
破曉公司作為參與者自然知道這些。
現在的網路時代市場越來越大,線下的盜版雖然控制難度比較大,但是網路上盜版控制相比而言就比較簡單了。
網路時代只要隨時關注一些盜版網站跟關鍵詞就可以大規模控制盜版。
觀眾們不是每個都是優秀的駭客,他們不可能為了一部電影翻牆越國的跨國觀看一部盜版電影。
抬高價格之後,華國的線上影片平臺想要實現盈利,自然會加大對盜版的打擊力度,而把持著影片網站的都是些什麼人。
華國幕後真正的資本跟一些關係深厚的人。
只要他們發力,後期的盜版打擊越來越厲害,網路影視版權公司投入巨大收購的版權自然會實現盈利。
ps:資本市場實際上佈局早已經開始,資本市場進駐影視圈的例子很多,但是這些都是片面之詞。不過是為了戲劇性跟娛樂,特意加重的描述,裡面的邏輯性跟漏洞有些。小說不經推敲,只供圖君一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