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第3/4 頁)
其中威望最隆的乃是監國淮王帖木兒,時年八十三歲,本是宣讓王。鎮所在廬州。十二年前,他因廬州失陷而逃到大都,其嫡系部隊已經隨著廬州的失陷而覆滅。
其餘留守大都的鎮南、威順諸王子,其鎮所本在揚州、武昌等地,上述地方早已經在戰亂中失陷,眼下都落入了朱元璋的手中,所以也沒有嫡系部隊可供呼叫。
不過這等人雖然失去了鎮所,兵將,卻都是元朝宗室出身。個個架子大得很,如今大都危機,他等個個指手畫腳,每日吵鬧不休。只將中書左丞相慶童的頭都吵得大了,嘆息道:“吾知死所,尚何言哉!”
這大都城池堅固。歷經百年修繕,甚是難以進攻。是以楊淵海與田再鏢等人商議,由田再鏢引為先鋒。兩軍先分別攻下保安、直沽,也就是後世的河北省涿鹿縣和天津,這兩處乃是元大都的門戶所在,一經被西涼所得,這大都便直接暴露在西涼軍面前。
接著他們又擬定各衛所立柵欄、桃塹,以待與蒙元主力軍隊野戰。
《馬可。波羅遊記》中,曾經盛讚了大都的繁盛昌明;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宏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這位來歷不明的外國人,對大都讚美得甚至昏了頭,說它是黃金鋪地,宮殿等全由黃金打造。
如此之言當然是謬談,不過此時的大都乃是天下的第一巨城,城防堅固,卻毋庸置疑。
齊御風這一路北上,也曾見過元初時期建築的長城頹址,望之綿延不絕,十分壯觀,不過這長城早已幾十年沒有修繕,且多是土木積壘而成,現在已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但大都一帶的城牆,卻是以當年金國建立的磚石結構的金長城(也叫金界壕)為基礎,後來漸漸擴建而成,況且年年用兵,年年修繕,此時損壞並不嚴重。
可以說,在大都這等當世第一的巨城面前,甚麼雲梯,衝車,樓車、拋石機、挖地道、灌水之類,幾乎完全失去了意義,而今只有“回回炮”才能派上用場,施以大用。
早在唐宋年間,軍中對大炮的使用便已經是分普遍,炮的種類分幾十種,大體分為輕,中,重三類。輕者由兩人操作;中者幾十人;至於重者,高達數丈,發百斤石彈,動輒上百人前呼後擁,排場極其壯觀。
宋代的陳規在《城守錄》中感慨的寫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砲。攻者得砲之術,則城無不拔;守者得砲之術,則可以制敵。”
但就是這等軍中首要之物,其實效果也就是那麼回事,當年金國漢化頗深,而宋朝文恬武嬉,對手藝十分鄙視,因此被金國收了不少漢人制大炮的手藝工匠。
當金國進攻東京汴梁之時,“金人廣列壘石砲座,……所列砲座百餘,飛石如雨,擊守城之卒,死傷日不下一二十人。”
“城下列砲座二百餘所,七梢砲,撒星砲,座石砲併發,又以強弩千餘助之,城上矢石如雨,使守卒不能存立,……”
如此看來,這金人的大炮不過殺了二十幾個人,這宋軍就已經被打得不要不要的,再也不敢登上城牆,這“弱宋”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大炮的使用,其實是一直到了蒙古人的興起,才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蒙古鐵騎橫掃天下,建立了這個空前而且很有可能也是絕後的龐大帝國,蒙古人龐大的炮兵,可謂功勳卓著。
蒙古人的大炮來自波斯,便是這“回回炮”,這種大炮經過波斯人精巧改良。不但威力增強幾倍,節省了人力。更極大的提高了射擊的精度。
當年忽必烈攻打襄陽之時,久攻不下。後來有人獻上這回回大炮,終於一輪齊射,將襄陽的城牆擊毀,歷時三年的襄陽大戰,才終於在“回回砲”的怒吼聲中塵埃落定。
而蒙古砲最具傳奇色彩的之處,莫過於“親自實踐”了戰爭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化學戰和生物武器攻擊。
蒙古大軍西征時的華沙之戰中,蒙古軍隊用砲射出大量的毒煙球,弄的全城都瀰漫著砒霜和狼毒的煙霧,守軍無以為抗。只得投降。
後蒙古大軍在進攻君士坦丁堡時,久攻不下,軍中鼠疫流行,這本是蒙古軍隊的一個壞訊息,不想嚐到甜頭的蒙古軍用砲將病死的軍士的屍體拋入城中,使城中鼠疫大起,城遂下。
但少數城中的商人乘船逃出,將亞洲鼠疫病菌帶到了歐洲,引發了讓歐洲人思之色變的“黑死病”。奪去了當時歐洲三分之一的人的生命。
如今齊御風手下,頗有制炮的匠人,而且西北一地,本產硝石。這火藥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