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2/4 頁)
兵,若不取鎮州,而是星夜兼程直奔我軍而來,我軍多為步卒,我軍又有多大把握能趕在契丹人之前撤到貝州、冀州一線?與其這樣,還不如奮起一博,與耶律德光決戰於鎮州一線。畢竟,鎮州是堅城,有堅城可守,我軍的勝算要大出不少。”
原來,符彥卿竟然是支援薛懷讓的。
薛懷讓大叫道:“說得好,符將軍,你們讀書人肚中就是學問多,俺老薛憋在肚中說不出來的話被你一語道盡!”
眾將紛紛應和,又是一片嘈雜之聲。
杜重威氣得臉色發青,渾身哆嗦,心中暗道:“好你一個符彥卿,老夫算是看錯你了!”
符彥卿本是執公道之言,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卻不料被杜重威看作是赤果果的背叛。符彥卿心裡面當然明白,暗歎一聲,心道:“我還有話沒說,難道躲在貝州、冀州一線就一定能耗走契丹人?大帥,你也未免太小看契丹人了。
這次契丹人南侵,勢在必得,不會輕易撤軍。沒有糧草,人肉便是糧草,更不消說契丹人還有那麼多馬匹。
我軍最重要的是什麼,便是士氣,若是沒了士氣,將士們失去了血氣之勇,還怎麼能指望他們與如狼似虎契丹人作戰?
坐守貝州、冀州一線,只有敗亡一途。
我將本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注2)”
正在帥帳中氣氛微妙之時,忽然有親兵報道:“報大帥,彰義軍節度使張彥澤將軍率軍抵達營外,請示大帥是否許他率軍進營駐紮?”
杜重威眼睛一亮,大聲喝道:“準!速請張將軍來帥帳!”
張彥澤是杜重威最信任的心腹愛將,絕不似符彥卿那般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傢伙。
不多時,張彥澤大踏步進入帳內,插手施禮道:“末將奉大帥將令帶兵來會合,彰義軍已經帶到,前來交令!”
杜重威點了點頭,道:“好,張將軍辛苦了!”剛要提及帳中的爭論,誰料讓薛懷讓搶先說道:“張將軍,你來得正好,大帥正在為難,究竟是前去鎮州,與契丹人決戰於鎮州一線好呢,還是退守貝州、冀州一線好。”
張彥澤一愣,想也沒想脫口而出:“當然是去鎮州一線好!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注3)如今契丹人已經兩次敗於我軍,我軍士氣正旺,正該趁此良機,一舉攻克敵軍,怎可出退守貝州、冀州一線這等喪我軍志氣之策?”
帳中眾將暗中罵道,這薛懷讓夠損的!
注1:薛懷讓(892—960年),五代時著名戰將,祖上為西北少數民族,後移居太原。後唐莊宗李存勗鎮守太原時,他投到帳下,作戰勇猛好鬥,深受後晉高祖石敬瑭讚賞。抗擊契丹入侵,屢立戰功。歷任絳州、申州、沂州、遼州、權州、密州、懷州刺史,任上橫徵暴斂,貪婪無度而留惡名於青史。
注2: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啊~啊~別咬我!
注3:出自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
………………………………
第四百七十章 大意失荊州
一連串不利的訊息傳到李風雲耳中時,李風雲已經在少林寺呆了一個來月。
聽到這訊息,李風雲臉色一變,拍案道:“行軍打仗怎可如此猶豫不決?杜帥呀,如果你沒有攻打燕雲十六州之心,當初就不該向瀛洲進軍,大可留在鎮州集聚糧草。
既然已經出兵瀛洲,就應該一股作氣打下去。一錘子砸不下來,便加一錘子,直到砸下來為止。契丹軍是新敗之師,又不善於守城,燕雲十六州境內心向大晉的人頗多,用人填,也要把燕雲十六州給填下來。
可是才丟了兩千兵馬,又決定不打了,帶兵往回撤。
往回撤就撤徹底一點,撤到貝州、冀州就地防守,也是不錯的選擇,就算撤到博州,撤過黃河又怎樣,老子就不信,在被打得稀里嘩啦,滿地土匪的河北,契丹人能堅持多久。
可是你怎麼能又突然改變主意,再次向鎮州進發?這般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還打什麼仗?你當帶兵打仗是兒戲麼?
耶律德光不是傻子,他會眼睜睜看著你率軍去到鎮州,依託鎮州堅城,擺好陣勢跟他對決麼?簡直是在做夢。
耶律德光一定會選擇一個最不利杜帥的地方,對大晉三十萬大軍發起攻擊。
不成,我要趕回去,搶在局勢完全敗壞之前,看能否救回大晉這三十萬大軍。”
一旁的蘇語儂驚道:“又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